•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清朝很落后无兵可用,军阀时期突然就有了可用的部队及军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07 14:01:55 4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清朝很落后无兵可用,军阀时期突然就有了可用的部队及军火?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满清并不是无兵可用,而是始终犹犹豫豫,不敢放开手养兵。

满清是个封建王朝,而封建王朝是皇族和贵族集团家天下。说来说去,全国其实就是这些集团的,同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封建王朝的军队只是用于维护皇族和贵族的利益,所以他的敌人不仅仅是入侵的外地,更多是要对付国内的老百姓。

所以封建王朝的军队,首先要求绝对可靠,必须能够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

这里就存在一个矛盾。

古代所谓好男不当兵,愿意当兵打仗的多是社会底层,是被统治的老百姓。

你怎么要求这群被压榨,等同于奴隶的人,去为奴隶主卖命呢?

这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事情。

满清的解决方法是,制造一个特殊利益集团,旗人。

旗人不但包括满人,也包括蒙古人和部分汉人。旗人集团享受国家的优厚待遇,比老百姓要好得多,属于特权阶层。

这样一来,旗人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当然会支持满清。满清也就是靠着八旗兵打下了江山,坐稳了江山。

然而八旗兵由于生活优越,很快就腐败了,到了康熙时代已经战斗力大减,连吴三桂也打不过了。

万般无奈下,满清只能依靠主要是汉人组成的绿营兵。

绿营兵采用募兵制度,在组建初期给予很高的待遇,还可以分享战利品。

而那个时候中国人口开始猛增,很多生活困难的汉人加入绿营,总数高达五六十万人,鼎盛时期高达七八十万。

其实只要好好使用绿营兵,满清就不存在兵力问题。

可惜满清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对于汉人尤其是汉人士兵存在极大的恐惧心理。

所以满清用尽一切手段弱化绿营,不让它有太强的实力以免造反。

本来绿营是募兵制度,待遇不错,但慢慢竟然也变成了八旗那种世袭制度,老子死了儿子顶上。关键在于,绿营兵的待遇不能同八旗相比。拿着如此微博的军饷,连生活都困难,谁又不是傻子会为了这点钱拼命!

所以绿营的腐败速度也很快,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已经基本沦为地方警察,没有军事作战能力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在清末太平天国闹起来以后,各地又出现了战斗力很强的民团乡勇武装。就是接住淮军、湘军等地方武装,满清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

可惜满清对汉人武装极其不信任,消灭太平军以后就逐步解散湘军,削弱淮军。

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湘军大体瓦解,淮军实力也不强,甚至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也是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得不到真正健康的发展。

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淮军彻底崩溃,满清一度竟然无兵可用。

万般无奈下,满清开始编组新军,也就是使用西洋战法和武器的武卫军。

满清还是不信任汉人武装,对于武卫军有很多限制,导致规模始终在 10 万左右,战斗力也提高有限。

在 1900 年的庚子事变中,除了袁世凯带到山东的 2 万嫡系武卫军,其余武卫军再次灰飞烟灭。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满清为了自保,在 1902 年再次编组北洋新军以及其他的新军。

可惜此时满清已经失去了对全国和武将的很多控制能力,于是新军一方面成为袁世凯等人的私兵,一方面也成为革命党的军事力量。

1911 年武昌起义枪声一样,这些新军就立即挤垮了满清,掌握了国家的大局。

其实说来说去,满清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缺钱也不缺人。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满清全国军队名义上高达 80 万人,堪称全世界最多的。

可惜,这些军队都是废物点心,只能用于壮声势,根本就不能打仗。

且不要说遇到洋人,就算遇到敢打敢杀的太平军客家兵,绿营兵也是吓得魂飞魄散。

曾经 7 个太平军战士,冲垮了清军 1000 多人的炮兵阵地。

【2】、来自网友【依稀说史】的最佳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军和义和团的总人数也不过是十几万。如果去掉义和团的话,清军的人数更少。甲午战争之时,湘军和淮军基本上被打垮。战后,清军主力主要是武卫军。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军主力也是武卫军。战争期间,武卫军基本上被打垮,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成为清政府最后的依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不少人可能会产生两个错觉。第一,清朝无军队可用,主要依靠义和团打击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清军还在使用大刀长矛抵抗八国联军。正式由于有这种“错觉”,不少人才会感觉清朝武器很落后,根本无兵可用。当时西方列强甚至叫嚣,只要有一万齐装满员的军队,便可以征服清朝。反而到了北洋军阀时期,突然出现了很多军队,而且所有部队都武装了火器。

首先,感觉清朝武器很落后,而且无兵可能是一个错觉。早在甲午战争期间,淮军就已经全部换装了火器,清军的步枪比日军还要先进。甲午战争战后,组建的武卫军也基本上装备了火器。至于清朝落后,也只是相对而言。清朝虽然羸弱,却是一个统一的政府。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也建立了一些兵工厂,比如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兵工厂等。

清朝的兵工厂在当时的亚洲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兵工厂,比如汉阳兵工厂能够生产汉阳造步枪。汉阳造固然有缺点,却也不失为一款性能优异的制式步枪。清朝时期,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已经可以大规模供给军队。清朝还购买了各种新式武器,比如马克沁机枪。金陵兵工厂已经开始仿造马克沁机枪和克鲁森式膛炮等武器。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武卫军被打散,清朝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战后,清军加快了组建新军的步伐。清朝灭亡之前,已经练成了北洋六镇新军和两镇湖北新军等。

虽然清朝时期已经编练新军,但是军队人数确实不如北洋军阀时期。为什么北洋军阀时期,突然就“有了”军队,而且还有了武器呢?

清朝为北洋时期的军队建制“打下了基础”。清朝灭亡之前,已经练成了北洋六镇新军和湖北两镇新军,这些军队后来成为军阀的基础。以北洋六镇为核心,发展成为北方军阀的核心。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张作霖都是属于北洋系列。这些人也都成为军阀混战的核心力量。南方的一些军阀也大多出身于新军。南北新军成为各派军阀的基础班底,此后逐渐发展壮大并且成为一派军阀。

各个军阀为了自身利益,努力发展壮大军队。清朝灭亡之后,尤其是袁世凯去世之后,各个实力派都看了逐鹿中原的希望。于是,各个实力派都想尽一切办法扩大自己的力量,扩充军队的数量。张作霖最初只有 27 师这一支力量。经过张作霖的运作,以 27 师为核心逐渐扩大为奉军。北伐战争前夕,奉军人数已经扩大到了 35 万人。除了奉军之外,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历程。

袁世凯去世之后,全国没有了统一政权,也缺乏对各个军阀的约束。各个军阀都可以自由地扩充军队,军队的上限也没有什么限制。这些军阀为了扩充军事实力,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在统治区域内部尽可能的获得财政收入,也最大限度吸收各种“军队”。比如张宗昌就号称不知道有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一些小股军队为了不被消灭,也会找个“大树乘凉”。通过各种办法,各个实力派的军队人数都急剧增加,各地也到处都是军队,全国军队总量也快速增加。

扩充军队需要钱财和武器,各个军阀也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内尽可能解决财政和武器问题。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各个军阀要么加强内部管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要么通过举借外债的方式充实财政。为了扩充军队,段祺瑞就曾经大规模举借外债。通过西原借款,段祺瑞在短期之内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张作霖除了借外债之外,还特别注意在东北理财。张作霖的财政充足之后,便大规模扩充军队规模。

各个军阀为了“搞钱”,还大肆增加各种名目的赋税,甚至提前收税。有的军阀收税都已经收到了 21 世纪。由于军队直接关系到军阀的存亡,有些军阀不惜杀鸡取卵,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也不讲什么长远发展。

清朝灭亡之后,兵工厂分散于各个军阀的地盘之内。有的军阀直接继承了原有的兵工厂,有的军阀则新建兵工厂,以解决武器短缺问题。比如,吴佩孚依靠汉阳兵工厂,成为一方有实力的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建立了兵工厂,并且仿制了大量汤姆森冲锋枪。张作霖更是在东北各地新建兵工厂,基本解决了奉军的武器问题。各个军阀为了获得金钱,也会相互出卖武器。汉阳兵工厂的武器,卖给了各个军阀。阎锡山的兵工厂,也卖了大量武器。

各个军阀为了发展势力,尽可能从国外进口武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之前,大批先进武器被卖到中国,比如汤姆森冲锋枪、马克沁机枪等。张作霖的奉军甚至通过军购,建立了空军部队。西方的武器上也纷纷盯上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将自己最先进的武器卖到了中国。为了获得先进的武器,各个军阀也是用尽浑身解数,比如通过赊账、资源抵押等方式。

虽然后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是短枪并不在禁运名单之中,各个军阀又纷纷组建了手枪队。有能力的军阀还仿制西方先进武器。军阀通过各种办法,基本上解决了军队武器问题。

军阀混战时期,军队人数肯定大大超过晚清。但是每个军阀军队的总数量,却难以维持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各个军阀中,奉军的人数算是最多的,也就是 35 万人,其余军阀的人数普遍在十万以内。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之所以有人觉得清军还在使用冷兵器,可能受到了义和团士兵的影响。清政府只是利用义和团,并不敢真正武装义和团。义和团战士基本上都是使用冷兵器,所以才会有中国人手持冷兵器与洋人拼命的情况。进入民国以后,冷兵器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军阀也不会组建专门的冷兵器部队。给人的感觉是到了军阀混战期间,突然间就有了军队和武器。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