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玄奘去印度时佛教已衰落了,他取经还有多大意义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四川达州人】的最佳回答:
印度佛教的简单历程是:
佛祖灭度后一直在发展,公元前 272 年的孔雀王朝阿育王笃信推广佛教,印度进入繁盛的千年佛国期。
630 年,玄奘到达印度,但当时戒日王所影响与统治的佛国只占印度一半,其他地方基本是婆罗门教控制。
佛教此时在印度已是落日余晖,虽然还有那兰陀寺这样的佛教文化中心。
伴随 100 多年之后伊斯兰教,突撅的持续性入侵,印度世俗贵族开始抛弃佛教,刹帝利再次与婆罗门勾结,转向几乎同时改革后崛起的印度教。佛教社团堕落,教义改用梵语让印度百姓难以区分,当婆罗门宣称释迦摩尼是毗湿奴第 9 分身,普通庶民纷纷信仰复兴的印度教,佛教逐步失去大多数的信徒。
毗湿奴:
失去政权保护的佛教遭遇反噬,寺庙被毁僧侣被屠,1203 年,恒河南岸的超岩寺被穆斯林焚毁,佛教亡于诞生地。
玄奘取经的意义?
因为佛教没有管制经典,每到一处就进行本土化,所以佛教宗派数百之多,尤其北传佛教变化最大,玄奘就渴望能够取得最原始的根本佛经,扭转每个派别都是自说自话的分裂局面:
然而,玄奘带回去的依旧是印度本地佛团不断修正、创作出来的佛教经书,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玄奘也没完成他万里辗转的目的。
此时的印度僧侣早已腐化,玄奘立擂主讲 18 日,6000 人参加的大会竟没有僧侣为佛国的荣誉而战。
而玄奘创立的唯识宗却三世而亡,只给后世留下披星戴月,万里朝拜的余音。
【2】、来自网友【刘虓 792】的最佳回答:
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佛教一个台阶下。
其实玄奘以前,佛教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就是积极介入世俗生活。这样才会出现大片僧庙和依附僧庙的土地人口。这些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更加明显。但是也受到了世俗化的势力的猛烈打击。灭佛事件此起彼伏。
到了唐代,佛教更加式微。别看西游记中李世民怎么推崇佛教。其实李唐从开国起就宣传自己是李耳的后人,视道教为主流宗教。佛教的处境更加不妙了。加上原本佛教传播的模式是建院圈地,用土地吸收信徒,形成路径依赖。这种出世的传教又直接刺激了其他宗教和世俗社会的利益。
故佛教在玄奘时期已经式微。
简单的说佛教我要充大哥,但是现实不允许,但是我有改不了原来我当大哥时养成的习惯。这就是玄奘时期佛教的困境。
玄奘西游,给佛教带来了几个好处。
第一,给佛教一个台阶下。提出大小乘佛教。你讲究的人继续讲究,我带一批人不讲究了上山躲起来了,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怂了。等时代有利于我发展的时候再说。并提出理论上的台阶。这就给死撑着的佛教的一批人以软化的理论根据。要知道那时候隋末唐初,佛教的势力可不小。比如十三棍僧救唐王,虽然有可能是给自己贴金,但是没有背后强大的佛教集团做支撑,他十三个棍僧就敢对抗军阀集团?也就有这么强大的势力,才敢吹这牛逼。
第二,就是让唐王朝看到了佛教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改变了对佛教的态度,从打压到利用。正是因为佛教在地方上有太强大的势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学北魏灭佛都算好的了。到玄奘时期突然发现佛教好像是统治西域的一种方式。所以唐王朝才允许佛教开凿石窟,不然以李耳后人自居的李唐会允许,你集资修佛?而且从现在看来你佛教用洗脑集中这么多财富,就是非法集资。是让这笔钱招兵买马,建立寺院,训练寺僧,对抗朝廷呢,还是进山挖石头去。反正这笔钱你是得不到的,你敢拿我供奉佛祖的钱,我不给你拼命?
所以玄奘西游带回来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带来的影响。给了一批佛教徒转型的机会。看佛陀的故乡这样玩了,我们也跟着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