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除了提高粮价和加大补贴外,还有什么办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五一奖】的最佳回答: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经营者的源头解决。农业产业比效效益不高,又辛苦流汗,年轻一代满脑子想的是咋”逃离”农村,根本不想种地。如果不能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实现其个人最大价值,把年轻人”捉″在田头,也会”扔锄头”。
8o 后人宋富,在昆明卖豆浆油条,一干十多年比种田赚得多。满腔热情回乡创业,流转 100 多亩种水稻和种台湾瓜、苦瓜,结果没技术,不会营销;工贵、肥贵、田租贵、瓜不贵,辛苦三年下来赔了 100 多万。”瓜大哥”不如”油条哥”。种粮、瓜,不是炸油条,当农民末必会种田。大量农民进城,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产业比效效益不高。‘90’、‘20’后不愿种地的窘境让人再次关注农业的末来。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的终结,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对农业末来的期待。
目前来看,转型比较成功的”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里。我地壶公山水库边,为了”绿水″,根治养殖污水,养殖专业户转型和一些农民打工回归”梆”在田头,把杂芜山地变”青山″,通过家庭农场方式,”脚穿靴”(稻田)、”腰扎带”(果树带)、一方面库边种粮,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调节市场早上市早钟枇杷,走种粮、种果和市场销售路线。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不愿种田接盘者。我们庄稼医院与洋丰厂家和镇农技站,宣传车下乡,办班培训新型农民,科学配肥用药,批发廉价质优化肥农药,”技物联姻”探索新路,为农民保驾护航。农民在家收入不比打工差,种田积极性还是很高。
我们长期在农业一线比较了解,所以感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单靠提高粮价和种田补贴还是不行,情况并不这么简单。首先化肥暴涨,农民很无奈,用不行,不用也不行。要把暴涨打回原形,农业生产资料回归公有经营。无数事实证明,公有经营赚取合理利润,冬储农资压价稳价,应对市场跌宕起伏,企业才是稳健和长远,农民买到价廉质优农资。
农田全域整治”放大招”,机械”换人”解决”种田人”成体面职业,也是调动种田积极性,发展现代农业崭新路径。”农民”不是身份、而是职业。专业技能型、农业产业工人、农业雇员、农机手、机防手、农场主、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复员军人等一支较高职业素养队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农技部门下沉田头指导生产,依靠适配农机具机械化、数字化为主导,田头遥控无人机喷药肥、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取而代之”手提肩扛”老农。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农民积极性提高,年轻人回乡务农。谁是农民?田头按摇控器,穿梭穿西装连衣裙年青人。”无人种田”来临,绿色食品当家,”国家粮食饭碗″端牢新一代农人手中,这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得产业扶持上下功夫。
【2】、来自网友【守望三农 A】的最佳回答: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除了提高粮价和加大补贴外,还有什么办法?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单靠国家补贴,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多管齐下,从各方面下手,保证农民增产能增收,让种粮农民的付出与收益相平衡。付出大于收益,就很难真正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种粮不赚钱,这是个事实,虽然国家在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但由于生产资料的过度涨价,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基本吞噬,农民还是增产不增收。
从目前情况看,粮食价格不可能大幅度上调,一来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价格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粮价稳,国家才能稳,不可能随意大幅度上调;二来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也不可能过分高于进口粮食价格。
补贴够不上,粮价又不能涨,农民种粮成本逐年增加,这种情况,势必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拿今年生产资料上涨的幅度计算,按照官方的说法,今年春季化肥平均涨幅在 45%左右,种子涨价更不靠谱,玉米种子最高价卖到每斤 150 元。机耕费受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也比过去上涨许多。
国家虽然加大了补贴力度,可细算起来农民没有得到更多的收益。
这些年,从单体上看,农民的收入好像在增长,其实按照全社会总体物价上涨水平,农民的收入还是在下降。前些年农民靠种地能维持正常生活,而如今如果没有打工收入,单靠种粮已经满足不了正常生活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补贴依然显得不足。
如果想让农民真正有种粮的积极性,就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压低生产成本,实行双向调节,限制生产资料的大幅度上涨,对为农业服务的企业采取必要的减免税政策,加大管制力度,禁止乱涨价行为。
同时加大制假售假的力度,对于那些赚农民黑心钱的企业,让其付出破产的代价,严重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对农民的伤害更大。
如果能把补贴加大,把生产资料成本压低,把制假售假管住,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自然会更高。土地就是农民的希望,种粮是农民的本分,如果种粮能养家糊口,农民是愿意种地的,没有哪个农民愿意放弃土地,抛家舍业外岀打工,打工赚钱也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