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头条的各位大神,六十年代的 38 块钱工资换算成现今是什么水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南珂遗梦】的最佳回答:
从所对应的职级来看是大专学历毕业转正薪资待遇。根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待遇对照,虽然有地区差别,但基本薪资待遇差不多,基本上是 4000 元/月左右!也就在 100 倍以上吧!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又有些不同!
恩格尔系数=(生活必需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也就是说系数越大,可用的钱就只能维持生活需求,没有余钱多样化消费了!反之则是有余钱进行其它消费了!所以该系数的大小就反应出一个国家、地区和个人的富裕程度。
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 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居民商品消费主要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1957 到 1978 年 20 年间,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增,从 65.7%上升到 67.7%。也就是那个时代的 38 元钱中的 65%以上要用于吃穿。只有 10 元钱左右用于非生活必须消费!所以那时候家中有大的家用电器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时刻出门旅游了!对照系数标准,我国改革开放前还属于贫穷国家之列。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反应到恩格尔系数上就是不断地下降,1983 年跌至 59.4%,进入温饱水平,2000 年继续下跌至 49.1%,达到小康水平,2012 年到 39.3%,达到相对富裕水平。2017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9.39%,这是中国恩格尔系数首次由“3 字头”时代迈入“2 字头”。2018 年,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为 28.4%。也就是现在的 4000 元左右只要 1/4 左右的钱满足最低生活需求,其 3/4 左右的钱可用于非食品类消费。
从购买力来看!尽管物价上涨了 100 倍左右!那年的购买力也只有现在的 1/3 左右。从社会现实也基本证实了这点!
所以说尽管那年的 38 元/月相到于现在的 100 倍以上,其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 1/3 左右!社会现实也说明了这点!
【2】、来自网友【吴海平 2021】的最佳回答: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与现在的工资是不能简单地换算的。
前三十年代的工资,主要是给领工资者用于吃饭、穿衣、零花、购置家具用具等方面。至于在住房、医疗、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本人继续教育、养老、探亲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工资以外的隐性福利。在那个年代,这些隐性福利都是不包含在工资里的;在现在,住房、子女抚养和教育等,都占了工薪者家庭开支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也是由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
所以,那时候,如果是工资 38 元的单身工人,吃饭、穿衣,加上业余看电影等娱乐花费,每月有 20 元够了。偶尔请六、七个哥们儿上小饭馆吃一顿,花费不会超过 5 元。其余的钱攒起来,一年能攒 150 元,五年能攒 750 元或更多一点,按当时的条件,娶个媳妇够了。
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是月工资 38 元的双职工家庭,生两个孩子。每月伙食费 30 月,衣服鞋袜每年 84 元摊到每月 7 元,房租水电燃料每月 5 元,业余娱乐、小孩零食每月 10 元。每月还能剩 20 多元,每年能攒 200 元至 300 元。三、五年下来,能攒 1000 来元。如果有机会,今年搞到张自行车票,买个自行车;明年搞到张缝纫机票,买台缝纫机;后年再设法搞几件木器家具,买个皮沙发。搞个五年、八年,就算是家庭奔“现代化”了。
当然那个年代,吃得没有现在好,鸡、鸭、鱼、肉没有现在的人吃得多,但污染少,都是天然食品。穿的也没有现在漂亮、丰富,一件衣服要穿八、九年,但多是棉布,化纤很少。住房是福利分房,公租房,无产权,面积小,无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但可以放心住下去,一直住到死。至于子女结婚要住房,让他们自已向工作单位申请解决去。
再说说现在的工薪者情况。
假如有一个单身小伙子,月薪 10000 元,扣除五险一金中自缴部分,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实际到手 8200 元。
第一种情况:小伙子是本城市原住民,父母家在同一城市。小伙子婚前在父母家居住,白住白吃白喝,不向父母交伙食费、房租、水电煤气费等。小伙子自已每月上下班交通费、手机上网费、个人服装鞋袜及其他个人用品、朋友同事间交际费等合计不超过 1000 元,每月可攒 7200 元,每年可攒 8.5 万元。
第二种情况:小伙子是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工,每月除前一种情况所述的各种生活费以外,还要加上租房费用、水电燃气费、伙食费等。每月花费不超过 3000 元,尚余 5200 元,每年可攒钱 6.2 万元。
问:假定在没有父母和其他亲友的任何经济资助,上述两种情况的小伙子,单凭自已挣钱、攒钱,各需要多少年才能购房结婚?或者,各需要多少年才能租房结婚?
假如有一对小夫妻,每人月工资 10000 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以后,实际到手 8200 元,二人合计 16400 元。生有两个子女。
第一种情况:妻子辞职回家照看孩子,丈夫一人上班挣钱;
第二种情况:把丈夫或妻子的其中一方的父母接到家里来照看孩子,夫妻二人上班挣钱。
问:如果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啃老”(上述第二种情况父母帮助照看孩子除外),上述两种情况下,经济生活各是什么样的水平?经济压力各有多大?
当然,相比新中国前三十年代的月工资 38 元,现在月工资 10000 元的情况下,吃的、穿的、用的自然都要强得多,但经济压力肯定也大得多,甚至,如果没有父母的倾囊资助,都不一定娶得起媳妇;没有父母的贴补和帮助,都不一定能把两个孩子顺利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