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有多少“年少一腔热血,晚期一出狗血”的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21 09:02:10 28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有多少“年少一腔热血,晚期一出狗血”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暴酸的柠檬】的最佳回答:

康有为吧

我们其实可以把康有为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其中戊戌变法就是分界线。

戊戌变法失败前的康有为,他就是一位变法先锋,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

康有为出生于官宦之家,父辈祖辈都是朝廷命官,所以康有为的家境还算不错。一般来讲,像康有为这样的出身,多半就是走科举这条路。但是康有为并没有,他虽然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并且师从朱次琦这样的理学大家,但却并没有落入传统儒学的窠臼之中。康有为有着一颗喜欢接触并且善于接受新奇事物的心,而他又刚好处在晚清这么一个西方文化涌入的时代。

所以,康有为并没有成为一个只知圣贤,而不通世故的古板书呆子。他追求经世致用,广泛的涉猎西方文化。与此同时,鉴于晚清的腐朽,国家的贫弱,康有为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国家。于是他开始大力学习和宣传西方文化制度,力求变法救国。

就这样,康有为逐渐成为了变法救国的代表人物,虽然没有进入朝廷做官,但却在读书人乃至政坛有着重大影响力。随着甲午战争的战败,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变法救国一事被推上前台,康有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维新变法的主导人之一。他被光绪帝任命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主持变法维新,成为了当时的清朝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如果康有为的一生在这里结束,无疑是完美的,非常的励志。但是,康有为的命长着呢,戊戌变法才是他新人生的开始。康有为这个人是个空谈家,嘴上说得一套一套的,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一般。所以,他只适合讲学忽悠人,而不适合变法做实事儿。

好好的戊戌变法,被他搞得一团糟。他和团队提出的大部分变法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缺乏可操作性。当然,其实这也很正常,康有为和他的维新派,大都是一群没当过官,没有任何治国经验的读书人,十分的不专业。他们虽然高呼着变法,但却不知道怎么变法。一群不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儿,自然容易出问题。

所以,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等人则为理想献身。有趣的是,作为变法主导者的康有为先生,却成功逃出生天,流亡海外。

当然了,维新派跑的不止他康有为一个人,也没有谁苛求康有为一定要学谭嗣同,毕竟生命可贵。而且为了理想奋斗,不惧强权,流亡海外也值得同情。

但是这康有为偏偏要说自己是“奉诏出外求救”,如果不是为了救光绪皇帝,他早就和谭嗣同们一起就义了。更有趣的是,康有为还煞有其事地称,自己有光绪帝亲书的衣带诏,以此来号召广大的海外华人,出钱出力,救援光绪,打倒慈禧。

那些不明真相的海外华人们,对康有为深信不疑,尤其是听到康有为讲光绪帝被囚禁,堂堂一国之君,索鸡粥却不得这种悲惨遭遇的时候,那更是同情不已,纷纷慷慨解囊。后来为了方便敛财,康有为还办起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保皇会,专门负责这一方面的业务。

这个保皇会的运作很简单,就是利用光绪皇帝的招牌,招揽会员,从而敛财。他们以光绪的名义承诺官职回报,吸引那些海外华侨们入会,同时向公司缴纳会员费用。

康有为的这个公司办得很红火,数年间开遍全球,连遥远的南非都有分公司,会员上百万,康有为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光会员费就收了数百万美元。当然了,如果康有为真的是为了救光绪皇帝,采用这种方法募集资金也无可厚非。然而他只是在利用这种方式敛财,所谓的光绪皇帝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光绪帝还在索鸡粥而不得的时候,康有为却拿着这些钱,周游各国,过上了富豪般生活。甚至于康有为还花费 2.8 万瑞典克朗,在瑞典给自己买下了半个小岛,以供独家之用,这座岛现在被称为康有为岛。

后来清朝灭亡,康有为“衣锦还乡”,心安理得地享用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慈善基金,四处购买豪宅,置办产业。诸如杭州一天园、上海莹园、青岛天游园,这些全都是当初康有为的房产。他常年雇佣的仆人、厨师就达四五十人。有人替康有为算账,每年大约要花掉两万银圆,约为现在百万元左右。

不得不说,康有为这一招狐假虎威,确实是为自己带来了不少好处。如果康有为是一个商人,他这么做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无奸不商。但康有为偏偏想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他专门写了一本自传,大书自己如何忠君爱国,如何为变法操劳,如何为光绪奔波。此外,他还以“圣人”自居,更是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

【2】、来自网友【历史吐槽机】的最佳回答:

李天下——三箭之约

公元 908 年,晋王李克用半倚于病榻,手中握着三支利箭,双目盯着儿子李存勖英俊的脸庞良久,李克用长叹一声。此生太短,终归要把千斤重担压在儿子身上,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李克用虚弱的声音在静室想起:“存勖我儿,父亲怕是熬不过这几天了,你自幼英武,11 岁就随我征战四方,当继我王位,复兴大唐。为父一生纵横天下,却仍有三件恨事,我是来不及雪恨啦,只能由你来做!”

他把第一支箭交到儿子手里:“为父一恨梁贼朱温篡我大唐,此为国仇!我儿当灭此贼獠告慰老夫!能做到吗?”

李存勖握紧利箭:“能!”

他又把第二支箭交到儿子手里:“为父二恨燕逆刘仁恭,他的王位是我保举的,但此獠居然背盟投靠朱温,我儿当亲手把他献祭在为父灵前!能做到吗?”

李存勖毫不犹豫:“能!”

他把第三支箭放在儿子手里:“为父三恨契丹耶律阿保机,他曾与我约为兄弟,共伐国贼,最终隔岸观火与梁贼结盟。此无信无义之辈必须付出代价,我儿能做到吗?”

李存勖依然坚定:“能!”

李克用仰天长笑:“我李翼圣有此虎子,夫复何言!?”,公元 908 年 2 月 24 日,晋王李克用薨,年五十一岁。

李天下——鞭挞天下

公元 910 年 11 月,李存勖归在父亲的家庙牌位前:“父亲!您临终留给儿子的三支箭,儿子一刻都不敢忘。今天儿子终于平定内事,我来请这三支箭随身,请父亲在天之灵好好看着儿子如何挞伐天下!”

公元 911 年正月:

李存勖与梁军激战于鄗邑之南,大破梁军,俘梁军将校 285 人,斩首 2 万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

公元 911 年 12 月:

李存勖兵出飞狐口,讨伐囚父自立的燕王刘守光。

公元 912 年 4 月:

后梁朱温亲率大军救援刘守光,被李存勖在蓚县杀的大败,朱温羞愤之下发病撤军,不久被儿子所杀。

公元 913 年 11 月:

李存勖亲征幽州,一战克城,生擒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公元 914 年 3 月:

李存勖在父亲灵前处死刘氏父子,完成了第一个任务。继而开始向南攻击后梁。

公元 915 年 7 月:

李存勖连克魏州、德州、澶州,进兵莘县。

公元 917 年 8 月:

李存勖大破梁将刘鄩主力,随后连收河北十二城,黄河以北的后梁势力基本不复存在。

公元 917 年 11 月:

契丹终于按耐不住,挥师南下,大军毡车毳幕,羊马弥漫,号称 50 万之众。最终在幽州被李存勖以 1 万精骑杀的大败,李亚子之名威震华夏。

公元 922 年:

耶律阿保机卷土重来,空国南下而来,誓要一雪前耻。然而李存勖仅带 5000 精骑就把契丹再次杀败,一路追击之下,契丹大军死者相属于道。第二个任务完成。

公元 923 年 1 月:

李存勖攻陷汴州,彻底灭亡后梁,第三个任务完成。

十二年的时间中,李存勖南征北战几乎未尝一败,天下英雄尽俯首。后世说残唐不该有五代,想来不是过誉之词。

李天下——天下优伶

完成三箭之约的李存勖也只不过 38 岁,如果他还有一份野心,也许唐末乱世能够早早终结。可惜这个不世名将心怀的并非天下,或者说他的天下不在江山,十二年的纵横驰骋也许真的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

现在,任务完成了,绝世名将没有变成绝世明君,世上少了鞭挞天下的李存勖,多了一个花名“李天下”的优伶。沉迷享乐中的名将终归在一场兵变中结束了自己蹩脚帝王的生涯,徒留一声叹息于史书之上。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复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PS:关于三箭之约史书上是有争议的,大部分史家的观点是后人杜撰而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