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2 19:45:45 32次浏览

关于问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封护胜 463】的最佳回答:

这句话是宋代著名的大詩人苏轼,于(1076 年)作太守时作的水调歌头词中一句。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苏轼在密州(现山东诸城)作太守,适逢中秋之夜,苏轼赏月喝酒,由于思念其弟苏辙(字子由)酩酊大醉,写下了这曲水调歌头。原词如下:

” (序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为了多关心弟弟,放弃了湖光秀美的杭州,来到了山东。可还是难以见面。怀念弟弟加上失意,本来以为是会忧伤低落,会陷于惆怅之情。可是詩词作者豁达洒脱,通过望月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一片联想,神清气爽,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的炽热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说願人们都健康长久,千里共赏明月。整词精美,情深意切,不事雕琢,处处神来之笔,很是耐人回味。

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经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广被世人所传颂。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2】、来自网友【石径斜】的最佳回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当时的苏轼作为保守派因和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等政见不同,要求外放离开京城,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是这一愿望没有实现,苏轼被调到了密州(今诸城市)为太守。1076 年的中秋,苏轼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这一晚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被后人认为是写中秋词最好的一首,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其中最后俩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其乐观旷达和突破时空的美感,让人容易产生共勉而广泛流传和被引用。现在的我,每次读到这一句,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从父母去世之后,兄弟姊妹天各一方,一年难得相聚几次。每逢佳节,总是格外思念他们,还有早已作古的父母。父母在世时,父母居住的老屋就是我们的相聚和牵挂。那时一年中总有几次兄弟姐妹大团圆,简陋的老屋里暖意融融,从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各奔东西很难见面。那时总以为这样团聚的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是永远的。父亲去世后,这样的团圆还依旧延续着,老母还在,老屋也还在,由于只剩下老母亲,我们回家的次数更多,我们大团圆的日子更多了。

然而,随着老母亲的去世,那根牵着风筝的绳子彻底断了,再也没有人在后面时不时地拽拽他们,让他们回家。即使回家,也很少有那样的大团圆了,兄弟姊妹们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忙碌,关键是回家的理由和牵挂没有了,回家的动力自然也就没了。每到传统节日,尤其是中秋节,月亮格外得圆,格外得亮。此时,再吟起这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仅仅是对兄弟姊妹的思念和祝福,也是对以前那些父母在世时兄弟姐妹大团圆日子的追忆。此时月圆而人不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但是想想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只要兄弟姊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即使远隔千里也时常相互牵挂和思念,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还是学学苏轼吧,旷达一点,乐观一点。不必去刻意回想那些过去的事情,把心中的祝福时时刻刻送给亲人,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做好自己,不让亲人为你操心牵挂,能够时时“

千里共婵娟

”就是最好的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