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爱挑礼的黛玉没反应,探春激烈反抗,宝钗搬走了,这是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少读红楼】的最佳回答:
抄检大观园是代表贾府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情节,该事始于傻大姐在后山所捡的绣春囊,终于司棋、晴雯、四儿等人的被逐。这一场抄检,表面看似温和,实则暗潮涌动。是以处在这场风波中的几位小姐,反应截然不同,下面以黛玉、探春、宝钗三人为例。
黛玉——平静
凤姐等人来到潇湘馆时,黛玉已睡下,才要起来时,凤姐已走了进来,按住她不要起来。黛玉虽不知她们前来所为何事,但以她的聪慧和王善保家的那番阵仗,必也能猜出三四分。
黛玉之所以不作出反应,一是碍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如她之前对宝钗所说“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嫌的。”
纵有贾母恩宠,黛玉也深知人情世故,不挑,方是聪明人所为。
二是黛玉虽对宝玉有情,但并未有逾矩出格之举,因此当王善保家的在紫鹃房里搜到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一副束带上的披带和两个荷包并扇袋,自以为拿住了黛玉的短,想在凤姐跟前嘚瑟时,凤姐不以为意道“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紫鹃亦坦然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身正不怕影子斜,黛玉自然不怕他们会翻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变现平静。
三是在贾府诸多人眼里,黛玉是个好弄小性儿的,但多因宝玉而起,故全书都没有她打骂下人之举,偶然一次说“盗窃”,本是想打趣宝玉,误趣到彩云,她是“自悔不迭”,遂忙划拳岔开;佳蕙去潇湘馆送茶叶,正赶上他们丫头分钱,黛玉不忘抓两把给她;宝钗的婆子给她送去燕窝,她亦命人给他几百钱……于此可见,黛玉并非恃宠,挑剔之人,她懂得体恤下人。
综合以上三点,此次抄检大观园,折射出的是黛玉的聪慧,坦荡和不尖酸刻薄的本质。
探春——激愤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探春已凭借逐渐显露的才能,得到王夫人和贾母的垂青,凤姐也和平儿背后赞她“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她自己亦曾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迎春的乳母私自去当了迎春的金丝凤,是探春雷厉风行使人叫来了平儿,她自己一番凌厉的话,更是给了那些刁奴一番警告;协助管理大观园,赵姨娘进来想为赵国基多要些银子时,又是探春坚持行使旧例,秉公办理,没在众人面前留下笑话和把柄。
抄检大观园是大家族闹出的丑态,但偌大的贾府,惟有这位“才自清明志自高”的三小姐看得长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对抄检大观园的激愤,反映了其对家族内部自杀自灭的不满和痛斥,也看得出她始终都保持着清醒,而空有一腔抱负的她处于这样的家族末世,却无处施展,也是令人痛惜的。
她秉烛开门以待,是对当权者的无声讽刺;她给王善保家的那一记响亮的耳光,则既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也是表达自己对家族走到此番境地的不满。有声和无声的反抗,方是这位有“玫瑰花”之称的女儿本色。
宝钗——避“祸”
在众人屋子被抄检时,宝钗的屋子是幸免的,王熙凤曾跟王善保家的有言在先“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然纵使未被波及,宝钗事后还是找个理由搬了出去。
吃着冷香丸,住着雪洞一样的屋子,这两样事物足以表明宝钗性格有偏冷的一面,故她能对王夫人道金钏是失足落水;不在意柳湘莲失踪之事。凤姐评她“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谓贴切。
又兼宝钗一贯奉行的是独善其身的中庸之道,是以滴翠亭事件中,她偷听到小红与坠儿的对话,使出一招“金蝉脱壳”,把这一切推给了毫不知情的黛玉,因为怕小红狗急跳墙,生出事端牵连到她。
抄检大观园事情发生后,宝钗已打定主意要搬出去,故李纨说要打发人去蘅芜苑给她看屋子时,她推辞道“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黛玉曾羡慕宝钗有母亲、哥哥,而对贾府的种种弊端和上层人士的不作为,聪明的宝钗未尝不看在眼里,即便她未意识到贾府“大厦将倾”,但借着抄检大观园的契机,伺机搬出去依傍母亲、哥哥,不正是宝钗明哲保身的又一举动吗?
《清平山堂话本》曾有“画龙画虎难画骨”之说,然曹雪芹的这一出抄检大观园,却硬是将书中众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大师如此,可叹可敬。
作者:长安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2】、来自网友【书偶记】的最佳回答:
大观园抄检,是继秦可卿之死、元妃省亲、宝玉被打、贾府祭祖后第五件大事,若说秦可卿之死、元春省亲是贾府声势煊赫、烈火烹油的表现,贾府祭祖是其落日余晖,那么抄检大观园便是盛而转衰的一个鲜明标志。
贾母生日后,其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假山石后捡到一个绣春囊,邢夫人素来不满二房手握管家权已久,借此向王夫人发难;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婆子们,则想借机打压报复园子里的“副小姐”们;而原本就因贾府生齿日繁、入不敷出苦恼的王夫人,则找到了裁减人员的绝佳机会;妯娌面和心违,姑嫂勃谿,奴仆各怀私怨,主管人颟顸刚愎,抄检大观园,可以说是内外有因,大势所趋。
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全程兴致昂扬,王熙凤则意兴阑珊,不过应付差事,周瑞家的纯当陪同,做个见证。所以这场抄检,确切的来说是邢夫人一房在主导。当夜晚饭后,等众人入园,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入内,将园子锁上,带着上夜的人各处抄检起来。
最先被抄的是怡红院,其次是林黛玉住的潇湘馆。
众人到时,黛玉已经睡下,听见人声,刚要起来,凤姐早已进屋,按住她
“睡着吧,我们马上就走”
说了几句闲话,其他人则在丫头处开箱倒笼,在紫鹃处还抄出了宝玉的寄名符等小玩意,王善保家的以为得了意,不想被凤姐笑着解释了,并称不信可以拿到老太太面前问去,王家的只能作罢。紫鹃更是不紧不慢笑回:
“我们两下里的账也算不清,连我也忘了那年那月的了”。
潇湘馆抄检就此结束。很多人便问了,黛玉素日那么刁钻、爱挑理的一个人,怎么对这等奇耻大辱竟然云淡风轻了?其实这个问题原本就是伪命题,黛玉的刁钻和爱挑理,向来只会表现在宝玉和宝钗的身上,而且那是年少时候,“诉肺腑”和“互剖金兰”后,黛玉便释怀了,不再怀疑宝玉,不再针对宝钗,而黛玉本质就是个平和超然之人,其品质与潇湘馆的竹林一般,孤高劲直,胸怀坦荡。这样的潇湘馆,是经得起查抄的,所以连丫头紫鹃都同样光明磊落,坦荡接受质疑。
再者,黛玉自被接入贾府,一直都牢记自己寄人篱下,故当日说道吃燕窝,还称一草一纸都是贾府的,尽量不多事惹人嫌。素日劳烦了丫头婆子们,都是大方打赏,如此小心翼翼,都在说明黛玉是个有分寸,有教养,知进退的大家小姐。她又怎么会跟贾府的人较真呢?
接下来是探春的秋爽斋
在众人到来之前,已经有人报与探春了,凭她的智慧,早就猜到了八九分,故秉烛开门而待。在贾府,曾有四个女性很地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一个是死去的秦可卿,一个是元春,一个是王熙凤,另一个则是探春,然秦可卿早逝,元春深处宫墙,凤姐私心为己,只有探春才干抱负兼具,但最后却被迫远嫁,若得如此裙钗一二,贾府大抵也不会倒得那么快。
这样的探春,在面对自家人抄检自家人,必然是悲愤痛恨的,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她公然袒护丫头,对凤姐冷眼相对,由甄家鉴戒贾家,怒斥王善保家的,最后还一巴掌扇向了这位刁奴的脸上,为众钗扬眉吐气。
探春如此激烈,是因为这个庶出的小姐,天生远见卓识,志向高远,对家族兴衰有天然的责任感,使命感,所以由此预感贾家的衰败,她是悲愤的、痛惜的。故对于唯恐天下不乱,成天挑三窝四的奴才,必然厉声怒斥。
至于蘅芜苑,在抄过怡红院后,凤姐便和王善保家的商量了,称薛姑娘是亲戚,断乎抄不得的,这是有分寸的体现,不由反驳,所以王善保家的也笑称“
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的来?”。
然而次日大早,宝钗便来辞了李纨,称家中仆人生病,要回去陪伴身体不自在的母亲。宝钗来得很急,连史湘云也没想过安顿,连贾母王夫人都没有去告别,就走了。可是,无论再急,薛姑娘素来都是知书达理、展样大方、行为豁达的,怎么在贾府住了四五年,搬走时连个招呼都不打?这完全不符合宝钗的行为啊。所以宝钗是急眼了,愤怒了,为何?一来众人的屋子都抄了都没有发现赃物,独独自己的屋子没抄,这不是置自己于不明不白之中吗?
二来,若称宝钗是亲戚,不抄亲戚的,但是林黛玉呢?她也是外姓女子,也不是贾家的小姐啊,宝钗看出了不仅仅是凤姐,就算是贾府的下人,也默认了黛玉的身份,而自己住得再久,再曾经协理过荣府,终归是个亲戚,这不是打脸吗?
所以宝钗离开,是因为避嫌,也是抗议,更是愤怒和失望。
黛玉、探春和宝钗,身份不同,立场也不一样,黛玉自认寄人篱下,又气度超然,自然对此置若罔闻;探春身为贾家千金,抱负远大,才干精明,当然由不得他人祸乱自己的家;宝钗城府深沉,明哲保身,被区别对待,必然愤而离去。一切都那么的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