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3 14:50:20 39次浏览

关于问题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刘邦做街溜子的时候,经常出远门到一个叫张耳的人那儿,一住就是小几个月。

张耳也算大气,让刘邦在自己这儿白吃白喝白拿白睡。

那么刘邦是张耳的什么人?为啥他总是到张耳这儿占便宜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偶像,那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他们俩原来都是追星族!

信陵君魏无忌,那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手下养了至少 3000 名门客。张耳就是其中一名门客。

因此张耳的行事作风,和当年的信陵君魏无忌一样。

魏无忌简直就是刘邦这类街溜子们的福音啊!只要你有点本事,就能在魏无忌这儿混口饭吃。刘邦年轻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去见一见魏无忌。

很可惜的是,当刘邦打算实现自己的梦想时,魏无忌坟头上的草,已经三尺高了。信陵君死的那一年,刘邦才 14 岁。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邦只好去找张耳聊天,两个小迷弟,一聊就是一整宿,把信陵君吹上了天。

那么问题来了,信陵君魏无忌,何德何能,为何能让汉太祖刘邦和赵王张耳如此崇拜呢?

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位列战国四公子之首。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以及信陵君魏无忌。这四个人之所以被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收容大量门客。

不过 4 个人里,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信陵君魏无忌,都当仁不让位列第一。这就是刘邦崇拜信陵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平原君赵胜,那是赵武灵王(赵侯雍)的儿子,赵孝成王的叔叔。虽说他的人品不错,可他的能力实在是太普通。他这一生没什么太特别的政绩,唯一搞出来的大动作,就是积极支持赵孝成王接手上党,结果引发了长平之战。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他的封地在薛邑,因此又被称为薛公。田文的个人能力很强,曾经担任过齐相和魏相。但是田文的人品一般,在他的母国齐国遭受五国攻打的时候,他居然保持中立。他似乎忘了,他之所以拥有这一切,可都是齐国赐予的啊!

春申君黄歇,简直就是另一个翻版的吕不韦。他也是通过奇货可居的方式,帮助楚考烈王登基,随后成为了楚国的令尹(相国)。黄歇非常富有,导致他的门客也是四公子中最富有的,可黄歇的政绩也很普通。而且他的人品不咋地,居然将怀上自己孩子的女人,送给楚考烈王,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做楚王。结果酿成了灭门之祸。

信陵君魏无忌的一生,和以上 3 位可就大不相同了。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提到这两个不熟悉的魏王,我们大概就能猜到,这个时候的魏国已经衰败了。

但正是因为有了信陵君,使得魏国多了一点可以中兴的希望。魏无忌为了中兴魏国,招揽天下人才,手下门客巅峰时期,达到了 3000 多人。人才就是未来,很明显,魏无忌已经为魏国谋划好了未来。

可这个时候,他的姐夫平原君赵胜前来求救,为啥?因为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了 40 万赵国降卒,还围住了邯郸城。眼看着赵国就要完了,这个时候魏安釐王和信陵君当然要出手相助,毕竟唇亡齿寒啊!

这个时候秦国威胁剩余 5 国,谁敢救赵国,下一个要打的就是谁!好家伙,直接把魏安釐王给劝退了,他连忙让大将晋鄙将 10 万大军陈列在边境,不再继续前进。

信陵君可不吃秦王这一套,他通过各种手段,最终从魏安釐王那儿弄来了虎符,跑到前线杀掉大将晋鄙,带着 10 万兵马击败了秦军,拯救了赵国。

从此以后,信陵君名扬天下。自然也就成了刘邦、张耳这帮人的偶像了。

二、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国,是当年六国唯一的希望。

窃符救赵,是信陵君第一次击败秦军。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大军可谓是势不可挡,谁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尤其是白起带兵时期,累计击杀了各国 100 多万大军,白起也喜提杀神的称号。所以说,谁也不敢惹秦军。

可偏偏魏无忌不害怕秦军,而且还在拯救赵国的时候,首次击败了秦军。这对列国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此后信陵君在赵国住了 10 几年,没法子啊,毕竟偷了哥哥魏安釐王的虎符,又杀了魏国大将晋鄙,回去没法交代啊!在赵国吃香的喝辣的,赵王还把他当个祖宗一样供着,难道不香吗?

10 多年以后,秦国恢复实力,第一个收拾的就是魏国。毕竟当年放出了狠话,要不报复一下魏国,大家都得瞧不起秦国了。

魏安釐王立马被吓傻了,根本打不过啊!因此他不断派使者到赵国去,希望请信陵君回来帮忙,毕竟信陵君名气大,能力强,还有 3000 多名门客可以用。

一开始信陵君死活不肯回去,他担心被清算嘛!后来人家告诉他,魏国的宗庙被铲平的时候,你还有脸活着吗?信陵君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带着门客回到了魏国。

由于信陵君名气很大,他以魏国上将军的身份,召集起了五国联军,再次击败了秦军。秦将蒙骜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函谷关内,信陵君魏无忌再次名震天下。

先后两次击败秦军,这使得山东六国跟打了鸡血一样,认为列国的希望终于出现了。这也是信陵君超越其他三位公子的主要原因,成为刘邦的偶像也就不奇怪了。

三、信陵君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

这是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他认为信陵君最可贵的地方,主要在于他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却对那些贫苦的门客十分尊重。他本身也是一位贤能的人,但是却能够对那些才能不如自己的人礼贤下士。

信陵君本身是贵族出身,但是他身上没有任何贵族的毛病。尤其是对待门客的时候,信陵君总能够礼贤下士。

刘邦年轻时是个街溜子,没有身份没地位,才能也只能说一般般。他当然最希望到信陵君那儿混口饭吃啊!平原君赵胜瞧不起身份低微的人,孟尝君田文是个叛国者,春申君黄歇是个疯狂的投机分子。

相对来说,还是信陵君最棒。难怪汉太祖刘邦,每次路过信陵君的坟墓,都要前去参拜了。而且还专门为信陵君安排了守陵人,刘邦的内心中,也希望成为信陵君那样的大英雄。

【2】、来自网友【正史漫谈】的最佳回答:

刘邦每次路过当初魏国的都城大梁,都会专门抽时间去给信陵君扫墓,后来还刻意安排了守陵人;

治学严谨、评价历史人物严格的司马迁,对信陵君魏无忌出乎寻常的高看一眼。他在《史记》为战国四公子各写了一篇列传,对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他都是用 XX 君这种官方称呼指代;只有对魏无忌,他全文中都恭恭敬敬的称呼“公子”;对于前面三人,司马迁经常毫不客气地批评,但对信陵君无忌却不吝赞誉之辞。

信陵君的独到之处在哪里?与其他战国公子相比,信陵君魏无忌身上的人性光辉、人格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忠于国家和家族,对待朋友无所保留,对待人才真情实意,在沽名钓誉、以权谋私成风的战国时期,这样的贵族是极其罕有的。

公子,在先秦时期指的是诸侯的庶子,以跟能够继承诸侯之位的世子区别开来。魏无忌,就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弟。

公元前 276 年,魏无忌被哥哥封为信陵君。此时的魏国日子艰难:秦国的魏冉主政,任用白起大杀四方,魏、韩首当其冲;到了公元前 270 年,形势更加恶化,范睢被魏国丞相魏齐欺辱后逃向秦国,其后获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并提出了远交近攻、优先解决三晋(韩赵魏)的战略,随后对魏国发起了凶狠的报复。

对于当时的不利局面,“魏王及公子患之”,信陵君为了替兄长分忧,也采取了“养士”的方式。

养士之风盛行于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家竞争,各诸侯国的国君、贵族纷纷招揽门客,将众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收归门下,以求提升国家实力。齐国的孟尝君,是第一个开创“门客数千”壮举的公子。

信陵君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有他的过人之处:虽然贵为堂堂魏王之弟,但他丝毫没有贵族的架子,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那些人才无论才能大小,都得到他谦恭有礼的对待。通过这种方式,他从各国招揽了超过 3000 名人才,在他们的辅助下,魏国的颓势一度得到了遏止,十余年间各国不敢轻视,而魏安釐王对这个弟弟也颇为依仗。

但人臣的名声、威望过大,向来不是什么好事。有一天,当魏王发现信陵君在赵王身边都安排有眼线时,顿时感到惊恐:原来自己的弟弟对政务的掌控、权术的运用,竟然已经超过了自己,从此心生畏惧,逐渐收回了信陵君手上的权力。

到了公元前 258 年,秦国挟长平之战的余威,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此时的赵国已经失去了 40 万最精锐的部队,在秦国虎狼之师的围困下危在旦夕。这是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战略的关键一步,若赵国彻底倒下,那么本已孱弱的韩、魏更加毫无抵抗之力;而一旦三晋被拿下,秦国一统天下之路将一片坦途。因此,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此时的魏、赵关系,再也贴切不过。

面对赵国的求救,魏安釐王本已派出了十万救兵,但却被秦王的一番威胁吓得连忙按兵不动。此时,信陵君的姐夫——平原君赵胜派来催促的使者络绎不绝,但无论信陵君如何劝说,魏王仍按兵不动。万般无奈下,他采用门客侯嬴的计策,偷来魏王的兵符,击杀晋鄙、抢夺十万大军的指挥权,随后率领魏军击退秦军、挽救赵国于危亡之中。

紧接着,信陵君把魏军遣回魏国,自己则由于担心魏王的责怪,带着一些门客留在赵国。

到了公元前 247 年,秦将蒙骜(蒙恬的祖父)率秦军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魏安釐王情急之下终于想起了信陵君,于是派人前去请其回国。

信陵君归国后,凭借其多年建立起来的威信,迅速召集了燕、赵、韩、楚等各国军队前来救援。在各方的团结打击下,秦军大败而退,甚至被追到了函谷关,遭受了多年罕见的羞辱。而信陵君魏无忌则更是因此威震天下。

然而,在度过危机后,魏王再次对弟弟起了猜忌,而秦国也趁机派人携重金来魏国施展离间计,捏造信陵君觊觎魏王之位的谣言。没多久,信陵君的兵权再次被魏王剥夺。

经此打击后,他彻底心灰意冷,再也没有振奋魏国的雄心壮志,改为日夜饮酒作乐、自暴自弃,四年后便因酒色过度而死。

而在信陵君死后,魏国也失去了能够抵抗秦国的资本。18 年后,在秦军不间断的蚕食下,魏国灭亡。

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有以下过人之处:

其一,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

战国时权臣养士之风虽盛,但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所在的政权服务,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四公子”中的元老——齐国孟尝君为例,他曾毫不掩饰自己养士的动力:出名。而他追求这份名声、威望,根本目的是为了和齐王争夺权力。最终,他在与齐闵王的博弈中失败外逃,其后却不顾自己的身份、悍然配合各国联军伐齐,其行径让人不寒而栗。

而信陵君养士,虽然客观上带来了名声,但他这一举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振兴魏国,避免在强敌环伺下丢掉祖宗的基业。因此,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他虽两次被魏王排挤,但却从未作任何抵抗,这种“逆来顺受”,在利益至上的战国时期难能可贵。

对于魏无忌最大的争议,也许是他窃符救赵、击杀晋鄙的举动,从表面上看,他公然违抗王命、暗杀魏将、抢夺魏军兵权,行为几乎等同于叛乱。但他的这一过激举动,根本目是为了避免各国被秦军各个击破,反而是最符合魏国利益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战略大局观远远高于魏王。

其二,他对朋友坚守信义,甚至奋不顾身。

平原君赵胜不仅是信陵君的姐夫,也是他的好友。邯郸之战期间,鉴于魏国按兵不动,平原君派使者催促小舅子:“我赵胜之所以与您联姻,就是仰慕您能够急人之危的高义。如今邯郸危在旦夕你们却袖手旁观,纵然您看不起我,难道也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被姐夫这么一激,信陵君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费尽心思劝说魏王出兵,但仍被拒绝。不得已,他只好带着几百个铁杆门客出发,准备前去陪着平原君送死,好在经侯嬴的提醒才想到了窃符救赵这一更加可行的对策。

其三,没有阶级偏见,名副其实的任人以才。

受时代观念及个人意图所限,战国四公子名为“招贤纳士”,实际上大多包藏玄机。

比如孟尝君,他找人是本着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原则,不仅“鸡鸣狗盗之辈”来者不拒,甚至很多是“有罪亡人”,也就是犯法的逃犯,他的薛邑,基本上成了藏污纳垢、包庇罪犯之所,因此司马迁称他是“奸人之雄”;

春申君黄歇,对门客划分等级,高级门客穿珠带玉,让一些诸侯的使者都自惭形秽。

平原君赵胜,同样门客数千,但他心中已经给当时的人才划分了三六九等。得知信陵君前去酒馆求见人才时,平原君曾经回家嘲笑自己的老婆:“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连赌徒、酒店伙计都愿意交往,看来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

而信陵君魏无忌,则跟上面三位完全不一样,他招揽人才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在意对方的身份,无论贫贱高下,只要真的有才,自己就屈尊结交;二是不依靠重金收买人才,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对方,讲究“神交”。而他这种真诚的方式,往往能找到有真才实学、且忠心耿耿的人才。

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才出身寒门,往往从事着低贱的工作。比如为信陵君制订窃符救赵计策的侯嬴,只是个大梁城的看门人,但却凭借才能得到了信陵君的尊重;

信陵君在邯郸的赌档、酒店结交的朱亥、毛公,被平原君发自内心地看不起,但正是这俩人,在信陵君发脾气不愿意救援魏国时,以“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提醒信陵君与魏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使其明白了魏国存亡事大、自己与魏王的个人恩怨事小这一道理。信陵君被一语点醒,毅然回国赴国难。

“仁而下士”,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爱才、求贤若渴的,只有信陵君;真正为了国家、家族而养士的,也只有信陵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信陵君一心为国,得以流芳百世;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人才,这些人才也以死相报,多次在危难时刻帮他挽救了自己、挽救了魏国。相比之下,孟尝君田文为了私利背叛国家、落得绝后的报应;平原君轻视底层人才,而被近半门客抛弃;春申君玩弄权术,惨遭人头落地、全家抄斩,在这些与自己并称的“公子”的衬托下,信陵君的流芳百世当之无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