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何同是草莽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却失败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07 08:22:09 29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何同是草莽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却失败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读书悟道】的最佳回答:

刘邦、朱元璋、李自成,三人在出身上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从农民起义起家的,但为什么前两位成功了,而独李自成却失败了呢?这其中实际存在一个“游戏升级”的问题,农民起义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升级,就会走向失败,李自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刘邦、朱元璋是如何实现升级的?李自成又是因何没有升级?下面详解。

刘邦:从秦末农民起义的受益者到楚汉争霸赛冠军

对于刘邦,一般的评价,都是一介布衣,市井无赖,游手好闲,爱交友,在秦末农民起义的风潮中异军突起,最终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夺取天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刘邦是在战胜项羽的基础上而升级为帝王的,所以,他并不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只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已,他是农民起义的受益者。

那么谁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呢?农民军当然是有参与的,但最大的有能力持续性的组织大规模战争的起义者,是原先被秦国灭掉的六国旧贵族势力。

陈胜、吴广点燃了起义的火种,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燎原之势,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张楚,自称为王,但很快就被秦正规军歼灭了。从公元前 209 年秋到公元前 208 年 12 月,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此已经结束了。

那么之后的游戏是谁在玩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巨鹿之战”,此战历时十个半月,秦军精锐和主力先后被歼,秦王朝的军事力量基本瓦解,秦灭亡的命运不可改变。

在此战中交战双方是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章晗的秦军主力,项氏世代是楚国的将领,有着自己的封地,可以说,他有着世家贵族子弟的背景。与他一同在秦末农民起义出道的还有谁?可以参考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

巨鹿之战时,项羽在前方与秦军苦战,这些诸侯们作壁上观,人家打完了,你们无功受禄,完了还不满意,刘邦就是其中之一。刘邦也是在秦末农民起义崛起的一支力量,不仅如此,他还率先打下了函谷关,攻入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看上去秦国还是他灭的呢?

但账是不能这么算的?没有其他诸侯队伍的闹腾,没有项羽这一关键人物,刘邦想要灭秦是不可能的,能不能灭章邯都是个问题。所以,刘邦只能说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受益者,只是灭秦过程中的一支力量。

最后到了楚汉争霸赛时,刘邦能胜出,韩信才是大功臣。所以,不夸张的说,刘邦的天下至少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此外,刘邦有一个优点,和曹操一样,他爱才,善于拉拢人才,又善于听从这些人才的意见,这是刘邦唯一能胜过项羽的地方。

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邦实现升级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特别是对韩信的重用。刘邦在建国后,鉴于秦国的短暂覆灭,也没有完全走中央集权制的路线,而是实行了分封制与封建制并存,从而实现了制度上的软着落。

那么,朱元璋凭什么能成功呢?

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地主阶级代表

朱元璋也是从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那么他是凭什么击败对手的呢?

从 1348 年到 1368 年的二十年中,反元农民起义军大致有两类:

一类就是红巾军,也是反元的主要力量。这支力量也有两个体系:一部分活动在安徽、河南、河北一带;另一部分活动在江汉流域。

另一类就是非红巾军系,主要力量有浙江的方国珍,江苏的张士诚和福建的陈友定。

红巾军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是韩山童,是白莲教起家的。他通过两种途径组织起了一波起义军,一种就是通过宣传白莲教,宣传封建迷信,利用“明王出世”,光明必然到来的迷信思想笼络了一部分受尽苦难的农民们,另一种就是打着“复宋”的口号拉拢了一部分对元朝不满的知识分子,关键还假托自己是赵家的子孙。

韩山童被杀后,刘福通接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了各个地方的响应,安徽凤阳的郭子兴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就是在郭子兴门下起家的。

江汉流域的主要领导人先是徐寿辉,之后成了陈友谅。红巾军体系的革命意识和斗争力量都很强悍,但是到最后,除了朱元璋,都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朱元璋作为后起之秀,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终极目标,不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是消灭地主当家作主,而是将自己变成新一代的地主阶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得选。

当朱元璋意识到自己要建立政权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他要依靠谁来统治广大的农民阶级。元朝的大地主被消灭后,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集中在元朝大地主手中的土地被分配给了无地、少地,或者是新移民手中,社会矛盾自然缓和不少。但谁来当农民们的管理者呢?当然还是地主。

你看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里,有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宋濂等,这些人在元朝就属于地主阶层,到了明朝,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开国功臣,做了大官,挤身贵族。此外还有朱元璋招募的二十四个人,也成了大将、开国功臣,被封公封侯。

这些人构成了新一代的地主阶级,这就是朱元璋起义最后的选择。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没有其它选择。

所以,朱元璋在不断的斗争过程中,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早早对自己的队伍进行了升级,他联合了原先元朝的旧地主阶级,背叛了红巾军,改变了农民起义的性质,最后把焦点集中在了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民族战争上,这就是他成功的秘籍。

那么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呢?

李自成:从农民起义领袖到无路可走

明朝是真正意义上被农民军推翻的封建政权,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曾一度攻入明朝的“心脏”–北京,曾无限接近成功,那么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呢?

明朝最终走向灭亡,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内忧就是势如破竹的农民军,外患则来自关外的清军。李自成能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祯自尽,清军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也是他的恶梦。

李自成起义的目的,与朱元璋是一样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李自成也的确建立了一个政权,即大顺政权。在这个政权里也一样有士人官僚,比如原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原明吏部员外宋企郊、原明潼关道兵备杨王休、原明兵部尚书侯恂等人。

这些人被吸收到大顺政权里,其基本职能也是帮助李自成向封建帝王转化,使这个政权从内部到形式按照地主阶级的意愿趋向统一。但是,李自成的操作又有别于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阵营中,像刘基、李善长、冯氏兄弟等这些人,他们很早就与朱元璋结成了同盟关系,而李自成的士绅成员,大多是在农民战争后期才进入大顺政权的。这也就意味着,大顺政权中的知识分子集团,在资历、地位,以及与李自成的关系上,都会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他们的政治发言权。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后,不仅没有联合官绅地主和文人士大夫,反而实行追赃助饷,对他们进行大肆打压,这样做的后果自然与封建化背道而驰,吴三桂就是因为受到打压才降清的。

如果没有清军的存在,再给李自成一些时间,在文人志士的帮助下,或许他能成功上位,变成一名封建主,但是由于大清的存在,彻底扼杀了李自成的皇帝梦,更何况还有一个吴三桂呢。

综上所述,秦末在农民起义中崛起的刘邦,其历史环境与朱元璋、李自成还是有区别的。朱元璋能够登上帝王宝座,也是通过转变阶级性质实现的,而李自成失败的地方,也正是朱元璋成功的原因。

【2】、来自网友【梁老师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你快拉倒吧,李自成和刘邦、朱元璋压根就不是一个段位的,井底的蛤蟆,天上老楞,格局就不同啊,李自成那眼光窄的都不像话。

刘邦似乎名声不咋的,这呀哪呀的可劲黑,说到根子上那是因为他不怎么尊重有文化没能力的酸腐文人,他不是还拿这帮人的帽子当夜壶的使唤吗?

让人家惦记上了,这名声才不好的。但刘邦的文韬武略那是一样不差,不然也不会和项羽对峙的时候,打一百次输了九十九次,就最后一家伙赢了,这就稀里哗啦的翻盘了。

老朱您就更加不用说了,身边的武将,能臣,提溜出来一个,那是在历史这个大舞台,咱不敢说挤进前十,前二十那都是妥妥的存在。

老朱如果不是太阳的话,能有那么多星星围着他打转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都成了咱老百姓口头禅了。

他李自成能做到吗?就整了个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啥的。

这口号听着得劲,喊着也痛快,但李自成坏就坏在这口号上了。

今个,咱就分析一下李自成为嘛不能和刘邦,朱元璋比。

李自成最开始也就是一流寇,打下这个地方,吃一顿,吃光了,接着打下一个地,直到自己被人打散了,然后在聚集,然后接着打一茬,吃一茬的路子。

所以李自成你可以看做是一员猛将,能砍能杀,毕竟尸山血海里头滚出来的。

他也在这种不断的砍杀中成长起来,后来他得到了李岩的相助,这路子这才走上了正轨。

这就有了均田免赋的方案。

很不错,毕竟那会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为何如此的频繁,其中一条就是地主这帮子蛀虫把田地都霸占了,农民没地可种,再加上一波接着一波的各种灾害,活不下去了才造反。

这规矩定的好。

相当于让老百姓修身养性,把庄稼种好了,人有吃的了,你还愁兵员,还愁粮饷吗?万般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老朱打天下的时候,喊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号子,就是为了一点点的积攒自己的实力,然后一口吞下元朝。

可您瞅瞅李自成的行动轨迹,整个就是坑爹的节奏。

1943 年一月份,李自成蹲在襄阳称新顺王,当然这还没称帝,也说的过去。。

当然这还是小意思,这头衔撑死了也就是吸引一下火力而已,明朝啃不动的话,也无所谓。再说王吗?个头不够大,这前头还有一个张献忠撑着呢?他在五月份称帝的。

这不有了头衔,地盘也不错,这就开始了给老百姓提供牛种,接济贫困,让大家伙开垦庄稼务农。

看起来不错,似乎有那么正规军的意思,和那流寇没多大关系了。

有那么要建立属于自己地盘的想法,很好。可跟着您瞅瞅他又干了什么?

一月称王,三月就杀了和他合军的另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罗汝才。

当然这也能解释的通,排除异己。

四月就杀了一个叛将袁时中。

三月和四月这两件事情,您能感觉出什么吗?

对头,李自成的内部并不是大家伙想的那么团结。既然不团结您感觉接下来需要干什么?

当然是整顿内务,把内部环境整明白了,顺道把地盘上的农耕啥的给理清楚了,内外兼修你才能变强不是?

到了十月份李自成又干了一件事,攻破了潼关,杀死了孙传庭,一举占领了陕西。

这也成,地盘还能嫌弃少的?不能够啊!

转过脸来 1644 年的一月份李自成蹲在西安可就称帝了,很着急啊!

要知道那会的局势相当的凌乱,整个大华夏各个起义军名目繁多,形成的政权他也不少。而且外部还有一个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蹲在山海关外头虎视眈眈。

李自成不打算把这些个不安分的分子歼灭掉,转头就着急当起了皇帝。

所以一看到这里,您就应该明白,李自成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没那份开国帝王的沉稳和底蕴。

他的根据地,也就在手里头捂了一年,啥东西都没有捋顺,这就着急忙慌的在称帝完成之后,同年同月这就提兵去攻打紫禁城。

您就说吧,这得有多着急,多急切的想要当皇帝啊。

咱别的不说,那会有个明朝,他虽然虚弱,但对内可以镇压其他各个势力,对外还是能够撑住后金女真人的图谋。

你在他的庇护下,谋划点东西不香吗?等到你有足够的实力,把其他人都掰扯完了,至少大部分掰扯清楚了,你在打紫禁城的主意,不好吗?

李自成感觉不好。

其实紫禁城是能守的住的,但架不住崇祯弄了个比较扯淡的张缙彦当兵部尚书,这货人挺聪明的,打小就是神童,但干的事那是相当的不地道。

李自成打过来了,他把军情压死了,不让人知道,别人想要来京城勤王护驾,他给拦着,到了李自成打到跟前了,哐叽一下把城门一开,带着文武百官可就投降了,那样子着急的都赶上猴子吃烧饼,哪怕烫嘴也得往嘴里头塞的程度。

可李自成不走寻常路,开头还好好的,说什么秋毫无犯的话,后头就不讲武德了,打押拷问百官就是为了弄军饷,

辛苦的张缙彦跑的快,不然也得吃烙铁去。

那么李自成抢劫百官弄军饷的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李自成手头压根就没有东西可以奖励他的军队了,毕竟你打下根据地至少的缓缓,修身养性一番,弄点军粮,弄点军饷,有了实力,干啥都好干不是。

称王,开始修身养性建立根据地,结果就一年,他称帝了,称帝之后,当月就开始打紫禁城。

您感觉他手里有东西吗?没有,他还打算打下崇祯的皇宫,弄点国库的碎银子呢?

结果啥都没有,不然崇祯就不会死乞白赖的向百官募捐银子了。

你看,根基不稳,没钱没粮,而且在京城这块的动作吃相太不好看了,掌握话语权的士绅们就开始和李自成脱离了关系。

其实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又重新回到了流寇的状态了,只是还维持一个壳而已。

后头自己家里头的部将都管理不好,弄了个陈圆圆出来,吴三桂这头那他也有那个心思给自己捞一笔,毕竟天下大乱,机会就在这里,借着陈圆圆的名头,黑锅丢给陈圆圆,他就带着女真人进了中原。

结果大家伙也知道了,一片石之战,李自成败的稀里哗啦,看都没法看啊。

好啊!让人家打紫禁城里头撵猪一样的给撵了出来。

那么李自成就要面临一个问题,他往哪里逃?建立一年的根据地?你快拉倒吧,就一年,连点稳定的机会都不给人家留,那地也乱了。

于是李自成就重新变回了一个顶着大顺皇帝的名头,到处流窜的流寇了。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的虎头蛇尾的性格又一次出现了,听了嫉妒心爆棚的牛金星的话,砍了他唯一一个有着大局观的李岩。

李岩一死,李自成内部的人心更加的涣散了,争夺天下当皇帝?

你快拉倒吧,劲搁那扯淡呢?这次李自成再也没有了,像小强那样的生命力,被打散了,重新集结。

完蛋就彻底的完蛋了。

李自成能和刘邦、老朱比吗?没得比!就没那开国皇帝的战略眼光,鼠目寸光而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