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九出正月,饿死老爷”,谚语预测年景,啥说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1 20:30:23 27次浏览

关于问题“九出正月,饿死老爷”,谚语预测年景,啥说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道无形 521】的最佳回答:

在二十四节气里“冬至”的第一天开始为“数九”的第一天。九天为一个时间段,共九九八十一天。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由此可见三九四九为最冷,五九开始天气走暖。

农谚“九出正月,饿死老爷”是什么意思呢?2022 年冬至在 12 月 22 日,从这一天开始为“数九”的第一天。以此类推,九九八十一天后数九结束。我们发现这样推下来“数九”结束的时候是在来年的 3 月 12 号。

2023 年正月初一是 1 月 22 号,正月总共是 29 天,出正月是在阳历 2 月 19 号,而数九结束是在 3 月 12 号。所以说“数九”结束时已经是来年的农历二月了。

农谚“九出正月,饿死老爷”和“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如果“数九”在正月里就结束了,说明春天来得早,那么气温回暖早并不利于农业生产。首先温度过暖虫害发生早,其次因为气温高,小麦长,但此时天气并不稳定,越是春天来得早,越容易“倒春寒”。

因为天气温暖而提前发芽的果树与庄稼都会因为“倒春寒”的到来而减产。农民都是靠庄稼地吃饭的,粮食欠收自然会让人忍饥挨饿。所以才有“九出正月,饿死老爷”与“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说法。

不过 2023 年“数九”结束是在农历二月,所以明年不会出现“饿死老爷”与“饿死猪狗”的现象。当然这些都是比喻,就是减产,现在也不会有饿死人的现象了。相反,因为数九结束在二月,2023 年应该是一个丰收之年!

【2】、来自网友【三农科普(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今年年景好不好呢?古人留下来的俗语农谚,看“雨水”天气就知道了!

农谚已经相传很久远了,在很多古书上都有记载,例如,《沈氏农书》、《田家五行》、《天工开物》、《齐民要术》、《盐铁论》等等。农谚的形成和当时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在古代劳动农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力,这些生产中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所以,这种实际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农谚,对农民劳作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有些农谚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例如,“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是出至西汉(公元前 1 世纪)桓宽的《盐铁论》中。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树影下的庄稼不能好生长,大块的硬土长不出壮苗。

那么“九出正月,饿死老爷”是什么意思呢?年景如何呢?简单和大家交流一下!

“正月”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九”是指“数九”。每年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就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是计算数九寒天到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数九寒天”在正月里就结束了,预示着这年年景不好,连“老爷”这种生活条件好的都会挨饿。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在正月就结束了“数九”,说明春天来得早,气温回升的早。有朋友可能比较疑惑了,气温回升的早,小麦、大蒜早返青、早生长不好吗?还真不好!

气温回升早,病虫害发生也会比较早,另外,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句话还准不准呢?

我查了一下,2021 年正月二十八就数完九了,预示着 2021 年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那么 2021 年有没有倒春寒呢?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可以对照一下!

再有,气温回升的早,温度高,会导致小麦出现旺长,底节变细变长,后期容易出现倒伏造成减产和无法机器收割。并且,春天的温度忽高忽低,今天还 20 多度,明天可能就 10 多度了,这样由于温度高前期小麦都生长一段了,突然降温就会发生冻害,造成成片黄苗和死苗现象,导致最终产量下降。同时,也会造成弱孽和新生出来的孽长得比较细弱,很难形成有效穗。

出现这种温度回升早,上升快的情况,我们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或海藻酸,来防止由于高温出现的旺长情况,增加有效穗的数量,同时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冻能力。

今年正月出九了吗?

我查了一下,今年“九九”的第一天是公历 3 月 3 日,也就是说正月里没有出九,按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可以理解为今年的年景还是不错的。当然,农谚流传太过久远,现在的气候条件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了,在全球温度升高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老祖宗春季的农谚还有很多,再给农民朋友分享两个,作为参考!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这是古时候根据正月二十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清明节气前的天气情况的农谚。从字面上来看,如果正月二十这天晚下雨或者阴天,看不到星星。那么,后期雨天就会比较多,会一直沥沥拉拉的下到清明。

正月二十有啥特别吗?

为啥用正月二十这天来判断?因为,古时候把正月二十这天称为“天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各地的“天穿节”的时间也不太一样,比如,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过“天穿节”的习俗,不过大部分地区还是认为正月二十这天是“天穿节!

“天穿节”这天是古代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古代是农耕社会,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是经济的主要来源。所以,人们这天会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

其实,哪有什么女娲啊,老祖宗能通过这天的天气情况判断后期的天气,完全是因为长期记录和观察结合劳作总结出来的。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按现的气象说法是,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和西北风的弱冷空气对峙所形成的现象。如果正月二十阴天下雨的话,说明春雨绵绵的时节就已经来临了;如果,出现晴天,说明春雨季节还要再等几天。

二、“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马上到雨水节气了,也要开始春忙了,这句话是老祖宗通过雨水节气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收成的。

“大春”指的是春种秋收,“小春”指的是秋种春收。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雨水节气下雨对庄稼长势是有好处的,无论我们是春种秋收还是秋种春收都能获得好的收成。

“雨水”是反应“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个时候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还是有寒气的,温度还没有大幅回升,一些地区还会下雪;南方地区这时候已经进入早春了,空气清新,春意盎然。

老话有“春雨贵如油”

的说法,说明这时候下雨对农作生长是有好处。

关于雨水节气的谚语还有很多,比如,“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等等。

写到最后:

农民虽然是老祖宗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同于古代传说和习俗,但是,由于农谚是有地域性的、气候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了。所以,我们对于农谚还是要去其糟泊,取其精华的。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感谢阅读!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