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道德经》是治国的,历史有多少成功案例,如哪个帝王或朝代?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1 09:01:09 44次浏览

关于问题《道德经》是治国的,历史有多少成功案例,如哪个帝王或朝代?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知常容】的最佳回答:

凡以道治天下的皆成就强大

秦朝以苛法治天下,结果不到二十年就亡了天下。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西汉,汉承秦制,所以延续了大量的秦法,不过刘邦因为身边有很多黄老之人,像张良、陈平皆是,所以他们统治百姓的法是延续秦法,但做法却是以道治天下,也就是少折腾,给老百姓休养生息。

这个国策一直延续到汉景帝之时,当时整个西汉从原来的一穷二白最后变成十分富足,这一点在《史记》中有描述,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盛况吧。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武帝时期重用法家人物,对外征伐,最后老百姓从富转贫,差一点西汉的财政都崩溃了。有历史人物将其与秦始皇的严酷相比,不过最后汉武帝醒悟,重新开始休养生息,到了汉宣帝时,汉朝的百姓生活又一次富足。

唐朝也差不多类似的情况,唐朝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汉朝有文景之治,孝宣之治。唐朝因为自己姓李,就找到老子,认老子为祖宗,拉抬自己的身家。

因为认老子为祖宗,自然会宣传道家的人物,道家理念,治国方面也是如此。

道家治世有什么特点?

道家治世的最大特点是宽仁,也就是皇帝不将自己将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们会认错,懂得知错就改,同时也会向臣子道歉。

比如汉文帝因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汉景帝走了司马门向当时管司马门的张释之道歉,说他们做得好。唐太宗更不用说了,魏征经常折腾他,他也会认错。唐玄宗也差不多。

汉唐在鼎盛时期的经济活力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事实上宋代也差不多类似这样的情况,只是宋代在外交和对外上有些不足,经常受到他国欺负,但是内部经济活力是相当不错的。宋代皇帝对大臣也不是很严苛。

所以用道家的方式治理天下成功的案例是很多的。

相反以儒或者以法治天下,往往将皇帝放到不会犯错的位置上去,皇帝没有错,错的是大臣和老百姓,大概是这样的逻辑。所以以儒法治天下,老百姓往往生活艰苦一些。

【2】、来自网友【白玉子】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ヽ(^0^)ノ大道至简而言之!历史上每一个开国帝王都是以道治国的案例。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古文明时代最是完全彻底。三皇五帝都是选贤任能,按照“圣人”为王之道而实行禅 让制的!而非“忠君”不二→“三纲五常”的家天下传承制。

这也是《道德经》,“圣人为王”理念的由来。是以,封建王朝家天下统治者,宁愿封孔子为圣人,而不肯将孔子三次拜访欲求道的→“老子天下第一”的道祖老子→封为圣人。因为孔子学说的理念→是以维护封建王朝家天下的长久统治服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分贤愚好坏,必须按部就班而来。帝王家也是规定了传长不传幼。是以造成了宫庭内斗不断!自己家都治理不好,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虽然强制执天下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道。然而,朝庭自家都无人遵从。只不过是忽悠百姓遵从,不造反就万事大计而已!

其实,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都是无视“三纲五常”的说教,以圣(胜)者为王的大无畏精神而取天下的。而这些英雄豪杰都是不滿于封建朝庭的腐败统治,在朝庭不道的统治,弄的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百姓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揭杆而起的!取而代之,圣者为王,亦系道之道者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官逼民反,亦是道之所在。背道而驰所必然也!

是以,开国皇帝大都比较英明,都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都会为天下人的福祉而着想,发展经济,处以公心,平定社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开明盛世。也就是说,都是以道治国的。

当然,大都只是懂得了一些“道”之理,而没有达到真正“闻道”的层次。“得道”,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实现天下大治后,还是想着传位于自己的子孙,而舍不得传位于比自己贤能的人!且唯恐其能力太大,取自家天下而代之,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除之而后快。然后,为使得自家天下能长久,便又搬出孔圣人的名头来,让后代恢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道。以禁锢人们的思想。

当然,这里是以事论事。不是评论儒家思想文化是是非非的专论。对于儒学的具体内容来说,还是毛主席说的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王道。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