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南宋是没有实力统一北方,还是南宋的皇帝不想统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1 21:04:37 43次浏览

关于问题南宋是没有实力统一北方,还是南宋的皇帝不想统一?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龙井科教人才经济冀川】的最佳回答:

我现在杭州正是南宋的国都。南宋皇帝赵构之所以把抗金的英雄岳飞杀害,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岳飞希望北伐,把以前被巾帼掳掠去的两个皇帝迎回来。而这就动了现任皇帝赵构的奶酪了。

虽然他们是赵家的亲戚,然而在当皇帝享受荣华富贵面前,赵构是当仁不让的了。

南宋在定都杭州当时叫临安之后。 一度也是有很多革新开放的举措。

例如开辟了海上的丝绸之路。从杭州通过运河到宁波,再从宁波出海到泉州,福州,广州,等地然后从这些地方再把大量的物资集中上传,运往海外转外汇,然后又把海外的资源转运进来,南宋的经济还是相当发达的,他们用赚来的钱购买军火,其实使自己的实力也可以跟北方抗衡了,虽然他们只有半壁江山。

当时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把赚来的钱放到与西藏地区的头人们进行马匹的交易。当时马匹是战略物资,北方民族对于南宋是禁运的。然而当时作战最厉害的是骑兵,骑兵最关键的是马匹,马如果买不到的话就没有战斗力,因此当南宋可以与西藏等地做生意的时候,能够换到马匹的时候,南宋还是有实力抵抗北方进攻的。

但是等到蒙古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采纳了木华黎孙子的建议,让蒙古大军直接绕到西藏地区攻克云南以后,南宋被包围了,再也换不到马匹的时候,他们南宋王朝的气数也尽了。

作者为#教师##国民策划# 。#俄乌冲突##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8 月财经新势力#

【2】、来自网友【减水书生】的最佳回答:

南宋完全不具备这个实力。因为历史演化出来的大势不在两宋,甚至也不在中原。大势是笼统的。所以,理清大势一定要看具体。而这个具体,第一要看的就是钱。

隋唐以后,中原王朝只能采取内部挖潜的方式来打造军事力量。这个内部挖潜,具体就是后周和北宋完善形成的中央禁军制度。

所谓中央禁军制度,简单说就是用钱把中原农民打造成职业军人,也就是禁军。这个手段,从五代之初便开始玩,一直玩到了北宋。

中央禁军有两个优势,即优中选优和绝对忠诚。所以,从制度设计的初衷而言,中央禁军就是举国精锐。而要一直保持精锐,既需要战场淬炼又需要常常濡养。这个常常濡养还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士兵要有士气,为国征战要有尚武精神,但北宋的调性是重文轻武,这一点,北宋肯定没戏;

一方面是行政要有效率,武器、粮草、兵源以及赏罚激励制度都要到位,这一点,北宋勉强能够做到。

因此,所谓的两个优势,在悬置战场淬炼的情况下,北宋最多也就拥有了一个半。忠诚能做到,北宋禁军鲜有造反,安禄山这种人也难以出现。但精锐与否就不好说了,有的精锐,而有的则纯属垃圾。

中国历代王朝始终没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长期保有一支能战善战又绝对忠诚的军队。北宋和南宋也不例外。而北宋禁军能够拥有一个半的优势,已经算难能可贵了。

但是,即便两个优势都占全,一个劣势也就全给抵消了,那就是太贵。

具出天下禁军、厢军人数,禁军五十五万余人,约支三十余万缗,厢军二十余万人,约支七万缗。

这是宋哲宗时期的养兵成本。

这个成本实际并不高,北宋承担下来也没问题。北宋四川地区发行交子,而交子的准备金是三十六万缗,即“大凡旧岁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新旧相因”。一个四川养不起,那就再加一个江南,依靠这两个经济重镇来养兵,总该够了吧。

但,这只是平时。

战时工资,就不能这么算。而且,这只是工资。除了工资,还有兵器、铠甲、粮食、马匹,等等。这些花费比养兵的工资高太多。

宋朝有这个劣势,那隋唐呢?

隋唐是混合政权,除了武装中原的农民,也就是府兵,还可以武装草原的胡人,也就是部落兵。部落兵是不是“战斗民族”,可以不管;但从部落民到部落兵的转化成本要低很多。

同时,府兵也可以看做是中原的“部落兵”,从军户到士兵的转化成本,也要比宋朝的禁军低很多。府兵要自备兵器、铠甲、战马,甚至还自备从军干粮,而朝廷只承诺分战利品,但不给工资。就冲这一点,宋朝禁军便没法比。

即便如此,大唐帝国也扛不住连年征战。

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府兵已经扛不住了。而当时还仅是武则天时期。于是,大唐帝国只能扩充长征健儿这种职业兵来应付边地战事。

到玄宗时期,缘边军镇已经主要是这种职业兵了。职业兵的养兵成本和转化成本,都要比府兵贵。但足够好用,所以大唐必须用。这就是形势比人强。

虽然同样是职业兵或职业军人,但大唐和北宋军制设计完全不同:唐朝是分战区的,一个节度使相当于一个战区,职业的精锐部队分属各个节度使战区;而北宋则只有一个中央卫戍区,职业军人就是中央禁军,全在汴梁。边地打仗怎么办?那就从中央派兵派将。

既然职业兵取代了府兵,那么养兵成本也一定水涨船高。但大唐有办法。大唐不给钱却给政策。于是,本应朝廷承担的养兵成本,却转嫁到了节度使身上。节度使不仅领兵而且养兵,自然就要拿到财权和行政权。河西、陇右、西域这些节度使,部分自己承担、部分朝廷承担。因为这些地方太穷。而河北,主要是安禄山的范阳军,那就全让安禄山想办法。

这么干,一定会出问题。那就是朝廷无法控制、忠诚无法保证。

谁给自己发工资,那就给谁干活。职业官僚就是这么来的。皇帝给发工资,那就听皇帝的;诸侯给发工资,那就听诸侯的。而军队也是这个逻辑。皇帝给发工资,那就听皇帝的;节度使给发工资,那就听节度使的。

安史之乱,就是大概率出现的问题。

所以,北宋以史为鉴,惩唐与五代之弊,一定要把中央禁军制度玩成路径依赖。首都汴梁都给打没了,但大宋王朝仍然不允许出现唐朝的节度使。

于是,宋朝打造军事力量,只能依靠内部挖潜。但内部挖潜的成本太高。所以,宋朝别想搞对外战争。战争是个高消费的游戏,钱不够就没法玩。

这是北宋。那北宋的对手,西夏和大辽呢?

这两个家伙都是混合政权。底色是游牧文明,却混杂了农耕文明,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了新的胡人政权。

幽云十六州的面积并不大,自然不是大辽的主体和底色。但幽云十六州的人口,占了大辽的六成多。这么多的人口,当然不是为了打仗用,而是为了赋税用。那打仗怎么办?大辽有自己的草原骑兵。澶渊之盟后,大辽不跟北宋打了。但大辽并没有停止对外战争。其对蒙古草原和东北丛林的战争,从来也没停过。

契丹如此,西夏也如此。

党项人也是混合政权,一手在横山耕田织布,一手在贺兰山牧马挤奶。所以,这两个家伙,聚齐了两种文明要素。

要打仗,它们拥有可以低成本转化为军事力量的草原部落人口;要财富,它们拥有可以高效率转化为财富能力的农耕生产方式。而且,以此基础的西夏和大辽,也对政权设计进行了改组,比如大辽的南北两院制。

所以,西夏和契丹,都是混合政权。简单说,农耕地区,我能统治;草原地区,我也能统治;两者的好处,我全能占尽。

混合才能出战斗力。而单一就悲催了。混合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而单一则可认为是一种僵化。单一而僵化的北宋只能内部挖潜,然后采取高成本的方式把中原农民转化成职业军人。

等契丹被女真人灭了,北宋也就变成南宋了。

宋朝(把北宋和南宋捆到一起说)主要是被女真人给打蒙了。这家伙的崛起速度太快,契丹挡不住,宋朝更挡不住。但只要能扛住女真人的一波冲锋,宋朝也就转危为安了。

宋军 VS 金军完全不成问题,甚至可能比 VS 契丹还轻松。

因为女真是个丛林底色。

契丹人出自东北,但契丹的草原底色更重。所以,契丹就能拿出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军事存在,即游牧骑兵,而且足够多。契丹对阵北宋的的时候,游牧骑兵就跟不要钱似的,要多少有多少。

女真人也出自东北,但女真的丛林底色更重。它也能拿出游牧骑兵,但数量有限。在东北的丛林之间,以渔猎生活为主的女真人,不可能拿出足够数量的游牧骑兵。

所以,女真一旦入主中原,就必须搞移民。这也是形势比人强。派出一群贵族、一支军队就想在中原搞殖民,这几乎不可能。所以,女真人要统治中原,就必须全族押上。

以猛安谋克为基层单位的女真人,整乡整村地向中原移民。而一旦移入中原,那女真就连丛林底色也消失了,逐渐变成纯正而单一的中原政权。

所以,女真人的劣势是人口太少。

前期太猛,可以顺风出剑,一下就把契丹打没了。因为契丹血太薄,不够女真人一次冲锋。接着再猛,还是顺风出剑,这一下又把北宋打跑了。但接下来还得继续猛,因为宋朝血太厚。但这时候就需要重剑无锋了,而女真也就只能歇菜了。

宋朝一旦反应过来,把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确定在打仗这件事,那么,中原农民转化出来的禁军、厢军,也跟不要钱似的,要多少有多少。都要被打死了,还留着钱干啥?

等宋金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女真人也就那么回事了。而且,它比南宋的局面还惨。

首先,已经脱胎为较为单一的中原政权。所以,军事力量的转化方式,就跟南宋大体不差。虽然东北和北方留有一定数量的游牧骑兵,但这些游牧骑兵要盯着草原,而不能用来对付南宋。完颜亮动用了,却导致金朝只能挖界壕抵挡蒙古人的进攻。

其次,必须直接面对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南宋偶尔会服也偶尔不服,南宋人民的日子过得滋润,一直有不服的资本。而蒙古人则从来不服,甚至都不是服与不服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跟女真人死磕到底。

所以,大金这个胡人建立的单一中原政权,早晚会被灭掉。女真扛不住蒙古人,那南宋呢?

南宋更没戏。因为南宋也是单一中原政权,跟金朝一样。金朝后期的各种操作,其主要学习对象就是南宋。这么说,政权一定要“杂交”才有优势吗?单一而正宗的中原政权,难道就不行吗?

不行。

单一的政权,只能汲取单一的力量。南宋要打仗,打仗就要组织军事力量。然后,这个军事力量怎么组织?南宋先把农民转化为职业军人,然后供应职业军人到战场厮杀。这个成本,高得可怕。

相比西夏,北宋是头巨象。但宋夏战争打了一百多年,西夏灭了吗?

西夏是一头杂交的饿狼。党项人可以低成本地武装游牧骑兵,配合山川形胜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就能扛住北宋的短暂冲击。那北宋一直冲击、长时间冲击,不行吗?北宋这么玩,西夏早灭了。

但,北宋做不到。

大隋四征高句丽,包括隋炀帝杨广的三次百万大征伐,但高句丽没灭。于是,大唐五征,唐太宗征完、唐高宗继续征。前后加起来,搞了七八十年才把高句丽弄死。隋唐加起来,尤其是唐高宗时期,那才叫连续冲击,依靠庞大国力死命碾压,不停冲击、长时间冲击。但这个操作,北宋玩不了,只能搞短暂冲击。

宋太祖赵光义时期,北宋冲击了,但没把西夏冲死。宋仁宗时期,北宋又冲击了,却连遭三川口惨败、定川寨惨败和好水川惨败,宋军总犯川字劫。宋神宗时期,北宋堪称举国冲击,却被西夏硬怼了回来。到了宋哲宗时期,北宋终于出了个明白人章楶,宋夏战争出现逆转。逆转是逆转了,但灭掉西夏还需要时间。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兵太贵,这就是症结。北宋负担不起连续不断地举国征伐,甚至连局部战争也扛不住。

北宋如此,南宋也如此。

要恢复中原,南宋必须连续冲击。而北方的山川形胜,还需要南宋打持久战,一波又一波地连续冲击。打下山东,这还不够。因为山西高地俯瞰天下,所以还要打山西。打下山西还不行。因为关中自古形胜,所以还要打关中。刘裕北伐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先灭山东的南燕,再逼山西的北魏,最后灭掉关中的后秦。但山西的北魏没被灭掉,北伐只能功败垂成。同时,还有河北。赵光义时期,两次幽州之战却两次败北。赵光义的确不行,但南宋哪个皇帝能比赵光义更行?

关键是这么打仗,南宋打不起。南宋打不起,灭掉金朝的蒙古人呢?

蒙古人打遍欧亚大陆,而且越打越强。领土扩张,往往会遭遇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但,蒙古人几乎挞伐了整个欧亚大陆。如果不是蒙古大汗们动不动就玩一个暴毙,蒙古人还不知道会打到哪里。

蒙古是单一的草原政权。单一是单一了,但蒙古人在单一中升级了。

北方草原,无论是匈奴、鲜卑、柔然还是突厥,它们统统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草原帝国。大汗家的弟兄子侄能打、能团结,那北方草原就会横扫中原,至少也能硬碰硬。如果大汗家的兄弟子侄不能打、不团结呢?那就歇菜,等着被中原帝国横扫过来暴虐。

成吉思汗有四个弟兄,可以说都能打。成吉思汗的第二代、第三代,可以说也都不怂。但成吉思汗是靠弟兄子侄打天下吗?不是。成吉思汗靠的是那可儿。

被克烈部偷袭之后,成吉思汗一路逃到班朱尼河。喝了浑浊的班朱尼河水、吃了带血的野马肉,大家才算活了下来。但这个大家总共多少人?包括铁木真在内,总共 20 个。

就在此时此地,成吉思汗玩了一场草原版的“三湾改编”,即班朱尼河之盟: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这 19 个部下中,除了哈撒儿是铁木真的弟弟外,其他人都不是孛儿只斤氏的家族成员。家族不同,那信仰相同也行。问题是信仰也不同。铁木真信仰萨满教,但这些人里有基督徒、有穆斯林,还有佛教徒。

包括铁木真在内的这 20 人,就是蒙古帝国的早期创业团队。而铁木真的这些个那可儿,在后来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正是因为那可儿的效忠用命,成吉思汗才打下了蒙古帝国的基本盘,即统一蒙古草原。

所谓那可儿,也可译做伴当,既有部下又有伙伴的意思,实际是一种亲密的主仆关系。主人与那可儿之间以口头誓约,然后彼此忠诚,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因此,蒙古帝国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于匈奴帝国、柔然帝国和突厥帝国。其源初的权力构成,不是父子兄弟的逐级放大,而是大汗与那可儿的高度垄断。而其结果就是蒙古帝国的包容性更强。种子不同,长出来的庄稼不可能相同。蒙古部落不是凝聚了其他草原部落,而是把整个草原变成了蒙古人的草原。

再配合千户制的基层集权以及黄金家族的顶层分封,蒙古人主导的草原世界实现了等级提高。这就是一个变态加强版的草原政权。其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以及持续输出暴力的能力,远超历代草原帝国。于是,一个真正属于草原的时代大势正式形成。而大势形成的关键人物,就是成吉思汗。

但是,英雄都是乘势而为的,逆天改命的英雄少之又少。成吉思汗属于哪一个?他仍旧属于后者。因为还有比那可儿、千户制这些主体演化更为重要的客观大势。

一个大势是中原无帝国。但凡中原有个帝国,也没蒙古人什么事。女真人为什么修界壕而不修长城?所谓界壕,就是先挖沟,再用挖出来的土再修一个土围子。因为女真人无法动员强大的人力物力去修长城,所以只能修土围子。女真人是这幅德行,那就别提西夏人了。

一个大势是气候。《多雨、干旱、蒙古帝国和现代蒙古》这篇论文,通过测算古树年轮的方法,考证认为 13 世纪的蒙古草原气温升高、降雨充沛,出现了一段少见的气候优越期。因此,蒙古人不是因为气候灾难而要生存才出去打世界的,而是因为气候太好而有了本钱才出去打世界。结合历史更能看得清楚:蒙古帝国征战欧亚大陆的时候,每个骑兵都要配备好几匹战马。北宋、契丹、女真以及西夏的骑兵,什么时候有过这种装备水准?

另外一个勉强算的大势,是蒙古人自己搞定的,那就是干废花剌子模。草原要生存,必须依靠外部资源注入。战争抢劫不是获取外部资源的最佳方式,贸易才是。所以,草原帝国普遍重视贸易,而帝国大汗也有维护贸易的义务。西边的花剌子模限制了蒙古人的贸易,所以成吉思汗必须进攻花剌子模。而打废花剌子模之后,蒙古人也就打通了贸易路线,同时收割了足够雄厚的商业贸易力量。

所以,蒙古人的战争,竟然打出了正反馈。统一蒙古草原,则以蒙古草原为基本盘;扫荡欧亚大陆,则以欧亚大陆为基本盘。

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军事存在是游牧骑兵,蒙古人要多少有多少。传统时代最稀缺的战争资源是马匹,而蒙古人也是要多少有多少。再加上商业贸易力量,那蒙古人就成了无敌的存在。

这时候,蒙古帝国 VS 南宋王朝,谁生谁败,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蒙古人征南宋征得要多费劲有多费劲。

蒙古人自己竟被南宋搞死一个大汗,而连锁反应则导致第三次西征被迫中断。因为无法正面突破,蒙古人甚至取道云南,绕道大半个中国去打南宋。即便是这样,蒙古人也没能灭掉南宋。

客观原因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山川形胜,以及南宋不容小觑的组织能力和资源优势。但蒙古人的主观原因则是战略出了问题。打蛇打七寸,而蒙古人死活找不到南宋的七寸在哪里。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就是襄阳。而一旦蒙古大军攻破襄阳,那其他的仗完全不用打,南宋临安甚至“无血开城”。

主观犯错了,而且犯的还是战略级错误,但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蒙古人一直在乘势而为,犯多大的错误都没关系,大势可以给找补回来。而南宋呢?南宋也一直犯错误。甚至,你都可以说蒙宋对峙就是一个互相比烂的过程。蒙古人的操作不咋地,南宋的操作也不咋地。但是,南宋即便操作正确又能如何?大势不在南宋手中,南宋多少个正确操作也抵不过大势的力量修正。所以,别说北伐中原、统一北方,南宋就是保有国祚也无法做到。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