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二战中,美国为什么不在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后,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1 21:22:29 33次浏览

关于问题二战中,美国为什么不在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后,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风暴】的最佳回答:

美国有没有这个想法不得而知,但是二战的走向决定了,美国即便是有这个想法,也没有办法去落实。

因为,其实美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加入到了二战中,面对强大的对手,美国一开始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

所以这个时候,他不仅要大力支持盟友,而且还要担心这些盟友到底撑不撑得住,如果撑不住的话美国就惨了。

首先,美国并没有想在 1941 年加入第 2 次世界大战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嗅到了,世界将会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必将会极为惨烈,世界各国所需要的物资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美国位于北美洲,远离于欧洲和东亚地区这两个第 2 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所以,美国相对来说等于是处于一个第三方的位置静静的去观察亚欧大陆上这场博杀。

当然,罗斯福包括很多的美国人他们对法西斯主义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比较偏袒反法西斯一方,但这不影响美国人利用第 2 次世界大战来获取各方面的利益。

当罗斯福发现第 2 次世界大战早晚会爆发的时候,就宣布美国将会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要是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那么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在第 2 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会快速迎来复苏甚至是发展。

(罗斯福)

当然,罗斯福的说法遭到了很多美国人的反对,毕竟这种表态把美国放到了反法西斯的一方,美国当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美国参与到这场纷争中去。赚钱可以,但是不要站队,不要因此和法西斯国家产生直接冲突。

所以,国内对罗斯福的话反对声风起云涌,以至于后来罗斯福也没办法只好改口了。但是罗斯福的话,也突出了另一层意思,虽然他非常同情反法西斯国家,但是美国并不想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帮助反法西斯国家,而是想要依靠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去提供物资。

所以,当德国对英国进行破交战的时候,罗斯福面对英国求援一开始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直到丘吉尔发出了数百份电报,罗斯福才同意给英国提供 50 艘破驱逐舰,还要用来换取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

(1941 年的丘吉尔)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什么时候加入反法西斯联盟并不是以他的想法来推动,而是法西斯国家对美国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让美国被迫提前加入第 2 次世界大战。

就在美国正犹豫需不需要全面介入第 2 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出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想称霸西太平洋,当时日本拥有 190 万吨的庞大海军规模,可以轻松击败西太平洋的一切对手,但是面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心里还是没有底。于是,日本决定提前出手偷袭美国珍珠港。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这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由于美国人麻痹大意,日本的这次偷袭非常成功。

5 艘战列舰沉没,3 艘战列舰受损,2400 多人阵亡,让太平洋舰队遭到了重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能力支援位于菲律宾的美军。

(日本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中弹燃烧的景象)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让全美国上下大为震怒,人们再也不想奉行孤立主义,只想向日本人复仇,于是美国向日本宣战,加入到了第 2 次世界大战中。

如果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么在 1941 年美国人不可能加入到第 2 次世界大战中,更不会全力去支持苏联人。

美国支持晚一天,苏联在面对德国的时候损失就会更大一些。而美国不全力支持苏联及其其他盟友,他也不敢保证第 2 次世界大战能够取胜。

美国心里也没底,面对法西斯不大力支持自己的盟友,搞不好这场战争很可能会失败。

美国加入第 2 次世界大战,让反法西斯国家得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友,斯大林、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都兴奋异常。

有了美国的加入,他们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曙光。

但是,虽然美国加入到了第 2 次世界大战中,前景依旧渺茫。

日本海军和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东南亚各地。

而德国虽然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利,但是仍然没有降低分毫的攻击强度。

东亚战场,虽然大批陆军被调离这里,但我们还只能苦苦支撑。

大西洋上德国的破交战进入到高潮,美国和英国还没有想到破解的办法。

(大西洋破交战)

太平洋上,日本联合舰队让美国一筹莫展。此时应丘吉尔的要求,美国人开始制定先欧后亚的政策,先解决掉德国再全力对付日本。所以,一开始美军在太平洋采取了守势。如果在此期间再有那么一两次重大损失,美军很可能退守到本土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恐惧极了,直到瓜岛战役美国海军在一开始对日本海军采取的还是消极避战的对策。

所以,虽然美国的加入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但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仍然距离胜利非常遥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大力支持各国,尤其是支持英国和苏联。

这个时候,让美国坐看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他再渔翁得利是不现实的。如果玩脱了,让德国征服苏联,或者苏联为了自保和德国单方面耦合,让德国军队有能力抽调到西线战场,那德国就可以轻易征服英国。

美国也只好和德国划分大西洋而治了。

【2】、来自网友【老威观史】的最佳回答:

二战最为惨烈的战场莫过于苏德战场,在苏德战争中,德军损失了大约 1200 多万军队,而苏军更是付出了 2900 多万军队的惨重损失,苏德双方可谓是死磕到底了。按道理来说,在苏德两败俱伤后,最为有利的应该是美国。

▲苏联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后才赢得了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站在今天的上帝视角来说,美国如果想要消灭苏联,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一方面当时苏联刚经历了惨烈的苏德战争,严重的战争创伤还没有恢复过来;另一方面,美国在二战中损失不大,尤其是美国本土始终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生产力远胜于苏联。当时的美国除了拥有极为强大的军力外,手上还有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无论打常规战还是核战争,苏联似乎都不是对手。更确切地说,自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直到 1949 年 8 月苏联研制出原子弹的这 4 年时间里,应该是美国灭亡苏联的最好时机。

▲如果美苏开战,当时美国最大的杀手锏无疑是原子弹

在这个时期,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原子弹,甚至可能美国的军队都不怎么需要动手,只要派出成千上万架飞机带着原子往苏联的领土上来回炸一遍,苏联就会直接炸回原始社会,接下来苏联就只能投降了。那么美国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难道是美国人讲武德吗?

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美国或许有这样的想法,但客观条件不允许。

就拿我们常说的核弹来说,这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杀手锏,而这个杀手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能起作用,受到了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

▲当时美国的核弹技术并不成熟

一是核弹的电池其实只能支撑 30 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核弹在组装完毕后在 30 个小时之内就必须要投放出去,不然等到电池耗尽,核弹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就会不受控制,到时候不要说投放到苏联,这些核弹直接会在美国人自己的基地里爆炸。在平时来说,美国人的核弹都是分成各种零件拆开的,只有在需要投放的时候才会临时组装起来。

二是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核弹对苏联展开饱和核弹攻击。1946 年的时候美国分析如果与苏联开战,美国要想把苏联的各大主要城市炸平至少需要 200 枚核弹,后来这个数字提高到了 400 枚。但是美国能够装配核弹的只有三个团队,平均要用 24-36 小时才能装一枚,如果真的与苏联开战的话根本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苏联发动饱和攻击。更为要命的是,1946 年中期的时候美国只有 9 枚核弹,即便到了 1949 年苏联研制出核弹的时候,美国也才只有 100 多枚核弹,所以以当时美国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对苏联发动核弹饱和攻击。

三是美国的核弹配套设备不齐。根据当时美国空军的战略计划,美军认为在与苏联开战的时候可以出动空军炸毁苏联最重要的 70 多个工业城市,以摧毁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但问题在于,当时的美国没有苏联的详细地图!在美军的作战室里,美军只能用以前德军拍的航拍照来参考苏联地形,所以即便美军派出了空军去轰炸苏联,基本也只能是抓瞎式地乱轰一通了。

▲美军没有合适的空军基地对苏联实施轰炸

四是美国没有合适的投送武器。当时的美国没有核潜艇、弹道导弹这样的投送武器,而苏联离美国本土太远,如果飞机从美国起飞去轰炸苏联续航根本就不够。美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飞机安放在英国,从英国起飞去轰炸苏联。关于这个方案,美国其实与英国商量过,不过英国人则表示如果美国要将携带核武器的飞机安放在英国,那么英国人就要有核武器使用的否决权,也就是如果美国真的把携带核弹的飞机安放在了英国,美军能不能从英国起飞去轰炸苏联就必须要征得英国的同意,对于这点美国当然不会同意。即便英国人同意美军从英国起飞去轰炸苏联,按照美军当时的估计,美军飞机投弹的成功率最多也只有 48%左右。

因此当时的美军如果想用核弹攻击苏联,实际上困难非常多,即不能对苏联实施饱和核弹攻击,也不能彻底把苏联打趴下。那么或许我们可以说,美军的核弹攻击即便没有彻底打趴苏联,也会对苏联造成重创,如果这个时候美军在核弹的掩护下发动常规战,也是能一举击败苏军的,但实际情况也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当时的西欧刚结束战争,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各国都普遍反感战争,尤其是核战争。如果美军对苏联投放核武器,那么势必会引起美国盟友们的一致反对。

其次核弹并不会对苏军主力造成重大打击。按照美军胡伯特·哈蒙将军的说法,美军如果真的对苏联发动进攻,既需要打一场核战争,又要打一场常规大战。由于当时美军轰炸精度非常低,即便使用了核弹也不能炸到苏联的前线部队,因为一旦对苏军前线部队投放核弹,就势必会殃及自身的前线部队以及盟友城市,造成盟友的大量军民伤亡。所以美军的核弹只能炸毁苏联的后方城市,而且还炸不玩,按照美军的估计最多也只能炸掉苏联 30%-40%的工业,之后苏联仍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一旦苏联的钢铁洪流启动,当时的欧洲根本就抵挡不住

第三在于美军在欧洲军力严重不足,无法对抗苏联的钢铁洪流。二战结束后美国大量缩编了军队,到 1948 年驻守西欧的美军只有 9.8 万人,而他们面对的苏军部队有 410 万人!即便再加上西欧各国的部队,在面对如此庞大数量苏军的时候也只能束手就擒。

第四在于美国在战略上不能失去西欧,西欧各国也不想打仗。西欧对于战后美国战略上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美国为了扶持西欧也大出血地搞了个马歇尔计划,才慢慢地把西欧的经济恢复了过来。同时西欧各国当时也不想打仗,如英国以克莱门特为首的工党政府,其政策就只想维持和平。

▲为了选票,杜鲁门表现出了“和平主义者”的姿态

第五在于美国国内的情况也不允许美国对苏联开战。二战结束后,迫于美国国内民众的压力,美国政府大幅削减了军费,将更多的财政投入到了民生当中。美国的军费从 1945 年的 800 多亿美元降到了 1948 年的 80 多亿美元。而根据美军各军参谋长提交的报告,如果美苏开战,只是开战的第一阶段美国就需要 300 多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在经费预算紧张的情况下,美军自然是没有精力与苏联开战了。

就美国内部而言,无论是与苏联打常规战,还是打核战争,都会遭到国内民众的一致反对,对于要靠选票上台的总统杜鲁门来说,自然是不会违背美国的民意,不然自己总统的位置也会保不住。

总结:

虽然在战后的 4 年里,美国掌握了核弹这一杀手锏,但从客观条件来说,美国并不能对苏联实施毁灭性的打击,也不能对苏军主力部队造成重创;从常规战来说,二战后美国大幅削减经费,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军力无力抵挡数量庞大的苏军;战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各国都普遍反对战争,一旦与苏联开战,美国在政治上的形象必然崩塌,不但会与欧洲盟友离心离德,国内也会出现政局动荡;再加上一旦开战美国很可能会失去西欧这一战略要地,所以总的来说,美国对苏联开战得不偿失的,因此战后美国就没有对苏联动手了。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