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时了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9-06 08:32:08 21次浏览

关于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过时了吗?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水杉之乡】的最佳回答:

“得到多助,失去寡助”中的“道”指“道义、正义,“寡”:少。其意思是“符合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和道义必然会陷于孤立。”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从古至今,站在正义、仁义方面行事,一定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与帮助;违背道义、仁义者,必然陷于孤立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道义、仁义,这样只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只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所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永远不会过时,其生命力将会“永存”下去。

【2】来自网友【焱垚山(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际风云,无处不发现一个规律:“得道未必多助,失道未必寡助”。所以,孟子这句话很值得商榷,我认为它过时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亚圣孟子之口,是孟子宣扬“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仁政”是一种治国理念,主要用于“劝君”。要知道孟子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东周列国诸王,这种思想主要是给他们看的。把两千多年前封建社会君王的一种治国理念作为二十一世纪现代人的思想信条,对普通人来讲没有过多意义。况且,现在是法治社会,比“仁政”有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有一定局限性,离开了“仁政”这块土壤就会水土不服。

出于对先贤的笃信,先贤的话我们往往先选择相信,然后才找实例验证,最后越来越觉得先贤的话正确无比。实际上,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们经常用商纣王和隋炀帝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假如你用王莽和崇祯来验证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准确。

再次回到第一段“仁政”这个话题。孟子有雄辩之才,他的文章(

比如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排比句、对偶句。孟子运用这种写法,以泰山压顶之势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最终为“仁政”这个结论服务。离开“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无本之木。“仁政”已过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岂能独善其身?

【3】来自网友【雷凌 180】的最佳回答:

天黑的时候一颗星星是照亮不了黑夜的,它只能在那闪呀闪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