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大中型军舰的最高航速定在 30 节左右有何深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睿思天下】的最佳回答:
现在,各国大中型军舰的最高航速大概都定在 30 节左右,可以说也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也是比较有深意的,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1、30 节速度已经很快了
30 节的速度,可不是 30 公里每小时,而是 30 海里每小时,1 海里=1.852 公里,这就意味着 55.56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样的速度在海上来说,绝对算是相当高的速度了。
对于陆地上的坦克等武器来说,大概是五六十吨的重量,但是一般最高速度也就是 70 公里左右。比如美国 M1A2 主战坦克,全重 64.8 吨,最高速度为 68 公里。俄罗斯 T90 坦克,全重 46.5 吨,比美国坦克轻了 18.3 吨,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80 公里每小时。
对于一个大中型战舰来说,动辄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排水量,而航母一般排水量都在五六万吨以上甚至达到 10 万吨以上,这样的庞然大物,以 55 公里以上的速度在海上狂飙,可以说速度已经是相当快了。
因此,30 节速度意味着 55.56 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这样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2、现有技术情况下,30 节是比较合适的
现在军舰的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在现有技术情况下,要考虑到动力和战斗力的科学配置等,30 节左右的最大速度基本上就是比较合适的速度了。
现在舰船无论使用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采用的动力系统技术水平已经非常先进的情况下,尽量小型化,这样才能够以比较合适的性价比让军舰速度最高达到 30 节。
如果想让军舰速度更快,那么必须采用更大型的动力系统,这样就可能侵占武器系统的空间,而且自身重量增加,也可能会造成速度的下降。这样来看,现有军舰速度也是科学配置的一个结果,30 节可能就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速度了。
因此,在现有技术情况下,30 节速度对于军舰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3、比较安全
30 节的航速,也相对安全一些。在大海上航行,有可能遇到各种危险因素,有时候是大浪的影响,有时候是礁石的影响,有时候是船只很多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30 节的速度,可能相对更安全。
现在军舰在海洋上执行任务,主要航线上船只很多,即使是达到 55.56 公里的时速,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如果是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还可以尽快进行躲避,但是如果更快的时速,那么船只如果万一遇到一些比较危险的情况,那么想躲可能就会来不及了,就可能出现一些意外。
而且军舰速度太快了,也可能会影响船员的感受。一般来说,如果是 30 节航速,可能船员感觉还比较舒适,但是如果更快的速度,可能就会让船员也不太舒服了。
还有就是军舰自身的强度影响。一般军舰速度越高,对于军舰自身刚度和强度要求也会越高,这样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科技要求。而 30 节航速可能就是比较合适的了。
因此,30 节的航速,航行相对更安全。
4、发展雷达,以及其他导弹等效果更显著
现在对于军舰来说,能够达到 30 节航速已经是相当快了,而且也比较科学。这样的情况下,多考虑一下雷达配置,还有导弹的研究,等就可能发挥出来军舰更大的作战效果。
现在不少军舰的雷达都采用了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可以达到数百公里以外,而且如果有预警机等的支持,探测距离可以达到七八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而军舰的导弹系统现在发展也很快,已经出现了舰载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射程可以达到 1000 公里以上,速度可以达到五六倍音速以上。这样来看,即使军舰速度只有 30 节,但是如果能够在数百公里以外就发现对方,并且辅助以舰对舰导弹的发射,那么显然可能就更有优势了。
因此,军舰 30 节速度已经相当快了,这时多考虑雷达和导弹的研究,那么就可能让军舰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
【2】、来自网友【海事先锋】的最佳回答:
航速 30 节,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其实在二战及二战之前,军舰的航速一直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甚至在一战时期,航速就足以决定同级别军舰较量的胜负。然而,到了现在,航速却成为了一个比较“鸡肋”的指标,只要不是很慢,只要是 30 节左右,不管是 26 节、27 节还是 31 节、32 节,其实都无所谓,没有人会特别在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海战形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提高航速付出的代价,完全换不来同等的收益。
图为山东号航母在训练中进行“高速漂移”。
为什么过去的军舰如此强调航速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本舰队中的“吉野”、“秋津洲”、“浪速”等快速巡洋舰,依靠较高的航速,占据了有利的舷侧迎敌阵位,并且不断机动穿插于北洋海军的左右两翼,使得北洋海军疲于应付,无法发挥出 305 毫米等巨炮的威力优势,最终败在了快速巡洋舰+速射炮的“快+快”组合之中。
图为高速巡航中的我国航母编队,在大洋上,30 节的航速已经很快。
到了一战时期,反潜、鱼雷攻击等作战形态日臻完善,而战列线炮战也达到了巅峰状态,战列舰之间互相抢占阵位、巡洋舰之间互相你追我打,都成为了重要的海战形态,甚至战列舰之间的航速快慢,直接决定了战争主动权,从前无尾舰过渡到无畏舰时代,航速就是重要指标之一。当时军舰互相炮战,距离很近,跑得快就是最大的优势之一。
到了二战时期,军舰的航速已经稳定在了接近 30 节,当时除了要应对一战时期类似的战列线对决之外,海军的大型战舰还需要躲避潜艇和天上的飞机,遇到空袭,就需要马上进行“蛇行走位”,进行规避。此时,航速依然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航速快的舰队,有利于快速在大洋上机动,率先进入关键海域,早早进行搜索和打击。
然而到了现在,海战已经完全进入了导弹化时代,反舰要用反舰导弹,防空要用防空导弹,就连反潜都有反潜导弹,这就让军舰之间、军舰和飞机之间、军舰和潜艇之前的交战距离不断拉长。有多长呢?现在的反舰导弹,射程较远的超过了 600 公里,射程较近的都有 150 公里左右,这个时候,双方的军舰是基本上不会互相见面的,跑的快一点、跑的慢一点,本身对于军舰之间抢占阵位是没有作用的,毕竟再怎么改变姿态和阵位,也需要依靠远程发射导弹或者拦截导弹来解决战斗。
图为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航母设想图。
导弹飞行的速度又很快,最快的俄罗斯“锆石”反舰导弹已经有 7 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比如我国的 YJ-12 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有 4 马赫的飞行速度,就连普通一些的亚音速反舰导弹 YJ-83、“鱼叉”等,也有 0.8 马赫以上的高亚音速飞行能力,军舰航速快上个 1 节、2 节,或者慢上 1 节、2 节,对于躲避导弹来说完全没有作用,因此也就没有了增加航速的迫切性。
图为 YJ-12 超音速反舰导弹。
再者,增加航速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一般来说,当军舰的航速超过 30 节,每向上提升 1 节的航速,动力就需要接近翻倍。而现代军舰的动力系统大都是燃气轮机,价格非常昂贵、系统较为复杂,占据的空间也比较大。比如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其 LM-2500 燃气轮机,一共装备 4 台,燃机舱室和烟道占据了军舰整个中部舰体的空间,军舰所有的武装和大部分雷达都只能布置在舰首和舰尾。
图为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其机体巨大,航速再快也无法躲避导弹攻击。
如果为了提升 1-2 节的航速,就需要多配备最少 2-4 台燃气轮机,那对于现代军舰来说简直是代价惨重。伯克级驱逐舰以其 9000 吨级的排水量,支撑了 96 单元的垂发;055 大型驱逐舰以 1.2 万吨的排水量,支撑了 112 单元的垂发;如此都还有人觉得火力不够、导弹太少,如果还要继续增加燃气轮机、减少武器配备,那军舰干脆就别打仗了,或者就直接把吨位造上 2 万吨级,那样目标和能耗又太大,单舰的损失又太过于沉重,追求那 1-2 节的高航速,完全没有意义。
图为挂载 X-51A 高超音速导弹的 B-52 轰炸机。
最后,现代军舰与其费劲增加航速,倒不如增加雷达、电子、武器设备,增强综合作战能力,能扩大飞行甲板,都比扩大动力舱室更重要。因此,就现在来看,增加航速没有必要,军舰的航速稳定、维持在现有的航速上就已经足够了,再快是真没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