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国缺粮而输的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0 20:45:43 44次浏览

关于问题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国缺粮而输的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叶落梧桐】的最佳回答:

缺粮乃其一,其二临阵换将,下廉颇而换赵括。其三秦暗换统帅为武安君白起,杀神人屠对上纸上谈兵之辈,结果不然而喻;其四战争比拼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持久战,人力,财力,物力不可或缺,秦此时已并巴蜀,拥天府之国,粮仓之地,地域辽阔,带甲百万。其五,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等级分明的军功爵制度,兵卒皆如虎狼,以一当十。赵焉能不败。

【2】、来自网友【闫恩俊】的最佳回答:

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国缺粮而输的吗?我的回答:不是!最起码不是关键原因!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的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历时三年,双方参战兵力上百万,死伤达十之六七,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的战争。这场战争基本上奠定了秦国一统中国的格局。

△长平之战遗址

那么,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秦赵两国政权性质不同,是决定长平之战胜负的决定性原因。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262 年至 260 年,这时,秦国经过秦孝公变法和商鞅变法,已经建立起新型的地主阶级政权。而赵国仍然是以赵孝成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把持和垄断着朝政,造成赵国政治的腐朽昏庸。在新旧政权和制度竞争中,新政权新制度必然战胜旧政权旧制度!

二,秦赵农业经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是决定长平之战胜负的重要原因。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扶持地主和自耕民,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为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和统一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赵国经济结构失调,“重商轻农”政策造成农业生产相对滞后,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

三,秦赵两国国王的用人政策不同,是决定长平之战胜负的关键原因。

在长平之战进入决战阶段的关键时刻,赵孝成王受秦国间谍谣言的影响,轻率决定起用毫无实战经验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持重老成的老将廉颇,不切实际地幻想在短时间内打败秦军,结束战争。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在长平之战时,他在与秦兵几次交手遇挫的情况下,及时改变战术,依托有利地形,坚守营垒,暂不应战。秦军几次来攻,廉颇始终不予理会。就这样,秦国王龁的军队被抑制住了,而且,两军的对峙足足持续了三年。

△赵括(画像)

而赵括又有什么能耐呢?他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说的就是他。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战国名将)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而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意思是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当赵孝成王诏见赵括询问他“能打败秦国的军队吗?”赵括狂妄地回答:

“要是秦国的白起来了,我也许会考虑一下如何与他交战。如今来的是王龁,我一战便可以击败他!”

于是,赵孝成王马上拜赵括为大将,让他去接替廉颇。但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其父已死)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可是,赵孝成王却死心眼地认准了赵括这位夸夸其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哥儿,任命其做了长平前线几十万大军的统帅。

△白起(画像)

而秦国呢?当秦昭襄王得到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的消息后,立即派白起悄悄赶往长平前线指挥作战。白起又有何许能耐呢?白起是战国时代惟一保持不败记录的常胜将军,他统帅秦军消灭的六国军队有 100 多万,夺取敌国城池 70 多座。秦昭襄王曾对白起说:

“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毛泽东评价白起:

“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赵国用只知纸上谈兵的年轻将军,去对战一位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焉有不败之理?!

【3】、来自网友【鸿英 22】的最佳回答:

公元前 359 年起,孝公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东发展势力,先后打败韩、魏两国联军,夺得大片地方,进而又打败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郢。

那时候,赵国因有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的辅佐,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公元前 260 年,秦国进攻赵国,赵国派老将(打过许多胜仗)廉颇领军坚守长平,秦军屡攻不破,就派人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中了计,改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替代廉颇,而秦王则偷偷的派名将白起去统军作战,结果赵括全军陷入秦军包围之中,赵括被打死,四十多万赵军投降秦军,之后全部被活埋,至使赵国元气大伤,一厥不振。这便是长平之战失败的致命原因。

长平之战是史上一次著名战役,之后,大大削弱了六国的势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来自网友【杨辉 AA】的最佳回答:

长平之战,赵国确实缺粮,这是赵军战败的诱因之一,但不是赵军失败的唯一原因。

以长平战役为中心的秦赵战争打了三年,秦国出动了六十万大军,赵国出动了四十五万大军。当时的秦国控制区域远比赵国广阔,人口五百万到七百万之间,在领土内修筑了郑国渠、都江堰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每年粮食收获都有保证。

赵国的人口大约三百万左右,控制的领土不及秦国的一半,且多是苦寒之地,收获远比不上秦国的温带地区收获。在史书上,很少有关于赵国修筑水利设施的记载。战争中双方都几乎竭尽全力了,能上战场打仗的男丁都上战场或用于运输物资辎重。

看看下面的地图就知道,双方的综合力量对比是非常悬殊的。

秦国区域达到赵国区域的三倍

赵国之所以成为关东六国中最强的,是因为赵军从赵灵武王胡服骑射改革留下的遗产。面对经过商鞅办法之后的秦军,在局部战役战斗中,秦军将领如果指挥失误,还能打一两场胜仗,但如果进行全面战争,由于综合国力不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赵军统帅廉颇老将的策略就是一个拖字诀,企图在苦苦防守中等待秦军的破绽出现再将秦军打退。这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如果赵国能在其他五国中借粮,或以合纵连横之策,说动各国出动军队抄秦国的后路,或许还有胜算。

但是,赵国统治者并没说服五国中的任何一国来帮忙,打了三年的战争,赵国的综合国力拖不起,特别是粮食不足了。

没有足够的青壮年男丁劳动力对农业耕种是伤害很大的。

秦国地域广大,农业基础设施好,从抽调的兵力比例看,尚有一定的劳动力去耕种。而赵国就山穷水尽了,打了三年的战争,粮食收成无法保证,这就让赵国统治者急了。

而此时,赵国内部夸夸其谈的赵括进入了赵王的视线内,认为赵括可以接替只懂得死守的廉颇。战场统帅一换,赵军的失败就不可挽回了。

赵括这个人年轻,并没看懂综合国力上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在战场上算是尽心尽力了,打得甚是勇敢。在赵括被秦军主将白起用计射杀后,没了主帅和粮食辎重的赵军实在坚持不住了便投降秦军。不料被白起给坑杀了。

长平之战战场形势图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长平之战真是因为赵国缺粮而输的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