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夷陵之战后,蜀汉仍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绍无法继续割据河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10 15:46:34 3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夷陵之战后,蜀汉仍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绍无法继续割据河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赤壁怀古忆豪杰】的最佳回答:

袁绍死的早,继承人又不行,不团结内讧,所以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2】、来自网友【苏沉船】的最佳回答:

袁绍与刘备间最大的差距是缺一个诸葛亮。

许多人以为刘备于夷陵之战大败后,蜀汉是凭借秦岭、峡口天险之利持续割据,这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诸葛亮。

刘备政权立国不久,加上强敌在外,按常理在刘备病逝后,蜀汉就该崩溃。当时魏国群臣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联名写信给诸葛亮,让诸葛亮举国称藩,这不是魏国在虚张声势,蜀汉的精锐部队几乎全灭于夷陵,再加上南方叛乱兴起,对蜀汉形势极为不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就是根据这段历史改编,只不过历史上诸葛亮压根没有搭理他们。诸葛亮倒是专门写信反驳曹植评价刘邦、刘秀的文章,进行学术探讨。

孙权虽在夷陵之战后就跟刘备恢复外交,但双方还没有明确恢复同盟,孙权仍在不断试探蜀汉形势,一旦诸葛亮显露出国弱民贫的状态,孙权恐怕就是不同态度。孙权为此默许交州的士燮煽动南中豪族雍闿叛乱,雍闿把蜀汉的益州太守张裔俘虏,送往孙吴。直到诸葛亮派邓芝前往孙吴跟孙权结盟,张裔才得以遣返。

与此同时,孙权派出使臣张温入蜀,一方面是说跟蜀汉恢复同盟,另一方面是让张温探查蜀中形势。结果张温回来后屡屡赞美蜀政,意味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依然行政通行,持续恢复国力,孙权为此还起了杀死张温之心。

诸葛亮仅仅凭三年休养生息,整顿军事,积极与孙权恢复外交,亦使曹丕的注意力转向孙权,把政治、军事、外交的才能全面发挥出来。

袁绍集团中作用跟诸葛亮相似的大臣是审配,但又不尽相同,因为袁绍不像刘备一样敢委国于审配,尽管审配坐镇邺城拥有很大实权,但因为他为人刚烈率直,跟袁绍其余臣子不和,官渡惨败后审配在前线的二个儿子被曹操生擒,跟审配不和的孟岱、蒋奇就向袁绍进言,说审配在位专政,宗族势力强大,手中兵强,必有反心,另外两位大臣郭图、辛评也如此认为。要不是有护军逢纪为审配辩护,袁绍就罢免了其实权。

试想一下,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立刻罢免了坐掌中枢的诸葛亮,那么还有谁可稳定政局?袁绍众臣间斗争来由已久,早已分成袁尚、袁谭两派,自袁绍死后直接分为两个势力,彼此间还起兵交锋,曹操又趁机拉拢袁谭一同对付袁尚,由此强大的袁氏集权逐步解体。就算如此,曹操平定河北仍用了八年时间,可见袁氏集权势力之厚。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袁绍没有刘备的胸怀,无法有效制御众臣,又偏爱幼子,不顾臣子团结。而诸葛亮在此前就看出刘封与刘禅的弊端,力劝刘备杀了刘封,稳固了众臣之心。另一方面,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君臣没有猜疑,这不仅是千古佳话,亦为刘备当时明智之举,故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独揽大权而无贰心。

袁绍这边在他死后,审配、逢纪、郭图、辛评各行其是,人们都搞不清管事的是谁,没有统一的意志,皆为眼前之利进行斗争。刘备死前留下的重臣还有李严、刘琰、陈震,除去李严后来搞了点事,被诸葛亮罢免后,也没谁可以跟诸葛亮抗衡,不过更重要的是诸葛亮执政公平,众人无怨。不似袁绍群臣彼此相怨,互不相让。

诸葛亮胸襟不同常人,昔年法正、董和手掌重权,诸葛亮跟他们合作执政都较为融洽,诸葛亮即可以容忍法正公报私仇,亦可跟董和推心置腹。

在战略的层面上,诸葛亮可以放着刘备的仇不报,跟孙权恢复同盟,维持三国鼎立之势。那边袁尚、袁谭明明是亲兄弟,却连平日里的仇怨都放不下,给曹操逐步击破的机会。

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为什么最终建国称帝的是刘备而不是袁绍,为什么千古名相是诸葛亮而不是审配、逢纪、郭图、辛评。正如袁绍、刘备的宿敌曹操所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亦如孙权所言:“诸葛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得到敌人的认可应是最客观的肯定。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夷陵之战后,蜀汉仍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绍无法继续割据河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