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但是据说他没有到过洞庭湖,是好友滕子京介绍的,是真的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湍水钓叟】的最佳回答: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公元 1046 年) ,此时的范仲淹正在邓州任知州,接到朋友滕子京的信,在邓州东南百花洲花洲书院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
《宋史·范仲淹列传》对他的评价很高,但他做官却比较失败。
宋仁宗天圣年间,七品官范仲淹上书劝太后刘娥把权力还给仁宗皇帝,而被贬斥,幸亏这时对文人比较宽容,否则早就呜呼哀哉了。
刘娥死后,宋仁宗亲政,感念范当年的忠诚,调他回京为官。可改不了刺头脾气,组织一帮兄弟和时任宰相吕夷简打擂台,仁宗也被朋党之争弄得上火便秘,只得贬斥他到江西饶州去锻炼。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相。此后近三年里一直在浙赣一带晃悠。
康定元年(1040 年),仁宗委派他到陕西去对抗西夏。
庆历三年(1043 年),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成为北宋朝堂上的宰执之一,带着一帮死党开启了“庆历新政”,因动了权贵们的蛋糕,1045 年新政被迫终止,范仲淹只接由省部级降到了地厅级的邓州知州。1046 年结合滕子京寄来的画卷和描述,经脑补,写下了《岳阳楼记》。
在邓州待了三年,虽政绩卓著,但谁也不愿这个刺头回京,只让他挂个副部级虚职,调到山东青州去吃大煎饼。一年之后,病死在去安徽颍州上任的路上。
综观老范的一生,一直在江西、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东一带活动,从没到过湖南。
【2】、来自网友【用户东方文辉】的最佳回答:
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想必是有关人士做了相关考证。
一个文学家写出来的作品,不一定都是他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他亲身经历。他可以凭道听途说,也可以凭一幅图画,还可以凭别人的文章介绍,而发挥创作。他的作品溶入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更加丰富、生动、灿烂的作品。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近千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这篇文章非常形象地描写刻画了洞庭湖的大美风光,和岳阳楼的经历过往,并因景生情,表达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滕子京是范仲淹的知己好友,《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受滕子京所托而写。当时,范仲淹远在邓州,滕子京给他寄信并附上了描绘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图画。范仲淹正是以此了解了岳阳楼的详细情况。范仲淹饱读诗书,前人对洞庭湖和岳阳楼描写的诗文也读透了。他没去过岳阳楼而写出了巜岳阳楼记》是完全可信的。
【3】、来自网友【文旅揽胜】的最佳回答: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写洞庭之景是不是范仲淹亲眼所见,历来极具争议,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从《宋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主要活动在江苏、浙江、河南、陕西一带,似乎并没有涉足湖南一带,无缘见到洞庭湖真容。
关于《岳阳楼记》的缘起,范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
由此可见,这篇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后嘱托范仲淹而作的。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并没有着意写景,重在议论抒情。所写之景都浮光掠影,摹写其大概罢了。这种情况似乎更能说明,范仲淹从来没有来过洞庭湖。
但范仲淹他见过太湖、鄱阳湖等与洞庭湖齐名的大湖泊;再者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对水泽湖泊还是非常了解的。这样,即使他从未到过洞庭湖,也不妨碍他神游千里,将从未见过的洞庭之景写得跃然纸上,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向往。
【4】、来自网友【用户一溪云】的最佳回答:
范仲淹也许没到过洞庭湖,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岳阳楼记》的创作。
好友滕子京的描述,以及亲朋好友的口传,还有道听途说的积累,再加上范仲淹本人无限的遐想和丰富的想象力,一部优秀的传世名作也就产生了。
换言之,古往今来,亲身到过洞庭湖的文人墨客,恐怕数也数不清,而对描写岳阳楼的人,更是无法估计。他们当中有写作的,也有绘画的,甚至还有歌唱的,但是,能够流传至今的佳作名著又有几何?
唐朝大诗人陶渊明,也没有到过他心目中的桃花源,但是,那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却是让人赞不绝口,流传至今。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那漫长的西行之路,即遥远又神秘,相信他不可都去过。但他却描写得维妙维俏,如身临其境一般。
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品名著,其中,就有许多的创作人未曾亲身达到那里,但这些作品依然让读者百看不厌,这也许就是文化的精髓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但是据说他没有到过洞庭湖,是好友滕子京介绍的,是真的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