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什么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2 10:49:18 42次浏览

关于问题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中华镇捕快】的最佳回答:

而仁民,春秋时期著名的渣男。

【2】、来自网友【打开尘封的记忆 168888】的最佳回答:

我认为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人亲近父母重视亲人的人才会对别人仁慈,一个对人仁慈的人才会爱惜与人们生活相关物品与社会有用的东西和自然环境。

反过来如果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亲敬爱护的人,更不会对别人仁慈护佑,一个连人都不遵敬帮助的人肯定也不懂的爱惜其它物品,更不会保护生存环境。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董的孝道,再引导孩子学习忠义仁慈。这样才会使整个社会和谐昌盛,源源流长!

【3】、来自网友【一生淑女】的最佳回答:

一则“陕西靖边一名 58 岁亲生儿子,活埋了 79 岁母亲”的新闻骇人听闻、刷人三观。这件事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我们坚守了几千年儒学孝道思想在历史长河的冲涮下褪色了,还是西方各种文化的新奇和传统文化的对抗中孝道思想没落了?今天我们带着问题重温一下儒家孝道思想中曾经的经典,先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开始,了解儒家孝道的本真。

这段话的原文如下: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大意是: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

孟子的这段话说了三个层次的爱而且层层递进。第一层是爱惜,这一层是对有生命没有思想的爱,比如动物和植物。第二层是仁爱,这层是对血缘关系的以外的人要宽仁慈爱,比如家人以外的人;第三层亲爱。有血缘关系的人。从像爱自己亲人那样爱别人,这不正是孟子推崇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其人之幼。”的思想吗?从爱他人推及到爱自然界的一切,这就何尝不是“爱屋及乌”。

我们再结合“男子活埋母亲”(简称)这则新闻来分析。案件中的男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生母推进废旧墓穴时,他一定忘了自己曾经也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自己也享受过 12 年的母爱。俗语说“儿不嫌母丑 犬不怨主贫”。58 岁的男士有家庭有孩子,推己及人,孩提时代收到的伤害应该被家庭的爱填满,应该和心中的块垒和解了。从他作出有悖伦理道德的事看,不然,这是个被厌恶泯灭了人性的男人。一个人心里装满了愤恨,不相信他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一个心里没有爱的人,他的世界必定是阴暗;一个思想阴暗的人,做事必定会走极端。法不容情,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吞下。这是个反面典型,违背了人伦道德。与孟子倡导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背道而驰。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儒家孝道就是完美无缺的,它和其它文化主张一样也有自身的缺憾和漏洞。特别是经过历朝历代的政客和利己主义者刻意打磨中它的有些主张变得圆滑而失去本真。好在我们今天的孝道文化,在去伪存真中创新和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给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定了基调,重申了公德、品德、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尊老爱幼依然是公民道德准则。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的孝道文化,比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主张,经受住西方文化的冲击屹立不倒,并因自己独特的光芒流光溢彩,是经典总会流传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围观!

【4】、来自网友【冷国俭】的最佳回答:

  • ∵本句出自孟轲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的第 45 章,序号:13.45。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之於物也”,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我关注研究其有半个世纪之久。结构助词“之”前联主语“君子”后联介宾词组作状语“於物”,“君子”是动谓“爱”和“仁”的主语,“於物”是动谓的状语,就是这么一种句式,多次出现在巜论语》和《孟子》两书中。译为“君子对于万物”,“之”字不译。“爱之”的“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代“物”,而,转折连词,却。“弗仁”,仁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有一条语法规律:凡在副词后的名词一律活用为动词。这里的“仁”训诂为“施行仁德”,意思是“不会对它施行仁德”。“於民也”,介宾词组,尤证明其为状语。对于庶民百姓,用仁德对待他,却不爱他。“亲亲而仁民”,两个相同名词连用,形成动宾关系,则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训作“亲爱”,第二个名词仍作名词“亲人”。而,顺承连词,就。“仁民”,动宾结构,仁爱百姓。“仁民而爱物”,仁爱百姓就会爱惜万物。
  • 本章只有两句话,先说君子爱惜万物而不会用仁德对待它,对物怎么能用仁啊?然而对百姓对人就可以施以仁德矣,进而爱屋及乌,就可以爱万物了。
  • (20200528)(谢初夏思夏爱华夏君之邀)(谢系统将拙文推荐进《头条》首页)

【5】、来自网友【惟德是崇】的最佳回答: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见《孟子•尽心章句上》。原文是这样的: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段话的大意是:“孟子说:‘君子对待天下万物,是爱惜它们而不是实施仁德;对待百姓,是施行仁德而不是亲近他们。君子因为亲爱自己的父母,所以仁爱百姓;因为仁爱百姓,所以爱惜万物。’”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的这句话,从语法上讲,是个并列复句。而分句“亲亲而仁民”和分句“仁民而爱物”,又是两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就是说,因为“亲亲”,所以才“仁民”;因为“仁民”,所以才“爱物”。在语法顺序上“亲亲”和“仁民”,“仁民”和“爱物”,是绝对不能互换的。

从词性上来讲:“亲”本是形容词,这里,第一个“亲”用作动词,是亲近、亲爱的意思;第二个“亲”用作名词,这里指父母。“仁”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仁爱的意思。“爱”本义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爱惜的意思。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之后,再来理解“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什么意思,就容易多了。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告诉我们:“仁民”是从“亲亲”开始的;“爱物”是从“仁民”开始的。就是说:没有“亲亲”,哪来“仁民”;没有“仁民”,哪来“爱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