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70后的中专生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06 20:32:43 26次浏览

关于问题70 后的中专生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风趣的温柔星星】的最佳回答:

1993 年初中毕业时,我大哭了一场,因为我以第 4 名的成绩考入一所高中。而排在我前面的那 3 个同学,一个考上师范,一个考上卫校,一个考上粮校。

那时候,考上这些中专,那是件光宗耀祖的事,这些考上的佼佼者都是下一届学弟学妹的榜样,会被老师们拿来作为标杆衡量学生。

我不情不愿地读了高中,然后考了一个一般般的大学,然后分配到一个不好不坏的单位,一晃就是 20 多年。

当年考卫校的女同学,毕业后就失业,最后在村里当赤脚医生,但她要强,通过不断自修,不断提升,最后在市医院成了一名很有名的内科医生。

当年考粮校的男同学,毕业后分配在粮管所,后来粮管所解散,他下岗。中专水平的他找工作处处受限,最后成了微商,但似乎不大成功。

前两天刷到他在直播唱歌,一个人站在小河边歇斯底里的唱,直播间只有两个人,我默默地加入粉丝团,送了灯牌,送了礼,说了一句:“加油!”

考师范的同学,如今是小学老师,情况一直稳定。

这 3 位同学曾经是时代的宠儿,最后又成了时代的弃儿。如果他们选择读高中,进清华北大可能也不是问题,他们选择了中专,随着时代发展,他们的中专文凭又成了前进路上绊脚石。

但无论如何,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永远是王道!时代在不断淘汰跟不上时代的人,却永远厚待一直朝前奔跑的人。

【2】、来自网友【潇湘悟道】的最佳回答:

兄弟不才,1991 年省属中专生,1995 年毕业。现正处实职五年多了,向副厅奋斗中。_

【3】、来自网友【秋月揽星河】的最佳回答:

2008 年,局里从学校借调一个小伙子,分到了我们科室。他 72 年出生,初中考上师范,分配到农村小学当老师。我们共事十几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他叫耿玉寒,名字中有一个字与我父亲的名讳相同。所以,还未见面,就对他平添几分好感。

那一年,我所在的科室有两人退休,人员青黄不接。正式人员只剩两个,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年龄比较大,身体不好,病病殃殃的,工作根本顶不起来。因此临时借调了两人,耿玉寒是其中一个。

那天他来报到,门开处,进来一个瘦高的小伙子,干净、朴素,真是人如其名,玉面书生,文质彬彬。

他一来就接手了科室最棘手的一件事:这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专人负责,量大、严密,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他上手很快,吃透了相关文件、材料,马上制定方案,开会布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基层的人都给我叫苦,说:真是要命,好不容易盼着老张走了,又来了个小耿,一个比一个较真,一个比一个严谨。

看似埋怨,其实从他们的话中,我听出的更多的是褒扬和赞许。

我发现小耿特别能钻研,经他手的工作,他都要弄个汤清水透,明明白白。

机关上见多了敷衍了事,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之人,我感觉我们科室拣到了一块宝。

逐渐熟悉起来,我发现在他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出身寒门,勤奋好学

他出生在我县最西北的一个村庄,号称我县的"西伯利亚"。当年为了跳出农村,他放弃高中,选择中专,因为考上中专就转户口,吃公家粮,有助学金,包分配。不用家里花钱了。

毕业分配工作,他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他给我说起刚参加工作时的艰辛:住在四处透风的宿舍里,冬天每人分 200 斤煤,掺上土,生个小铁炉子取暖,晚上躺进冰冷的被窝里,冻得上、下牙直得得,浑身打颤。

忆往昔,他满是对当前生活的感恩和满足。

参加工作后,他不辍学习。毕业几年内,通过自学考试,先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证。

思想传统,循规蹈矩

他根红苗正,真正称得上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说话还是处理问题,事由事体,正事正办,从不搞歪门邪道;言语得当,从不会油嘴滑舌那一套。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从他身上,时时刻刻都体现出一个真正的老师的影子。

居芝兰之室,耳濡目染,日久生香。与他相处久了,我们办公室愈发风清气正,特别受大家喜爱。

孝顺父母,注重家庭

他有 6 个姐姐,是家里的独苗。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出一点恃宠而骄的影子。

他是最小的弟弟,感觉却有大哥风范,是大家庭的主心骨。

整个家族,只有他在县城工作,其他都是农民。他的家,就是所有家人来县城落脚的驿站。

几个姐姐,只要有点事,就打电话找他,让他帮忙,或者让他帮着拿主意。

任何时候,接到电话,他总是和颜悦色,能帮忙就出手帮忙,该拿主意就帮着出谋划策,每次都打发姐姐一个满意。

对于十几个外甥来说,这个舅舅就是他们人生的指路明灯。

无论上学、报志愿、找工作、结婚生子,这个舅舅尽心尽责,从不缺席。

有 4 个外甥步他后尘,考上了老师。

记得有一年,他已经不在我部门工作了。他大姐的女儿左侧腹痛难忍,病因不明。去北京治疗,确诊脾栓塞,让她转院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

那个时候转诊非常麻烦,他找到我,一起去找在新农合负责的我的同学,帮忙做工作。

他跑前跑后,无论花钱还是出力,全力以赴,让人动容。后来他外甥女手术顺利,转危为安。

他的父母皆高寿。

作为最小的儿子,他刚成家立业,父母就老了。风烛残年,病痛缠身,他一身担起了养老的担子,从没麻烦过姐姐们。

天暖和的时候,父母回了老家。他骑自行车每周回去一次,备好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冬天接父母跟他过冬,把腿不好的娘背上 5 楼。父母跟着他,很享福。

耿玉寒虽然长得挺帅,又吃公家饭,可是并不好找对象。

学校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附近农村的姑娘,叫王秀平。学校分了一间平房,他们就结婚了,一年后儿子出生。

后来他调到县城的学校任教,买了房子,举家迁到城里,老婆开始打零工。

他是我见过的男人中,对老婆说话时语气最平和的一个。有事说事,慢声细语,从来不会急赤白脸的。

我见过他老婆,个子不高,胖墩墩的,一脸农村出来的女子憨厚老实的样子,站在玉树临风的耿玉寒身边,像一株红高粱一样。

她有着让很多女人羡慕不来的福气:有个体贴、暖心的老公。

他们的儿子长得跟耿玉寒一模一样,高高瘦瘦,温良谦和。考上了本省的医科大学,学的全科医生。

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借调的人员往往有临时观念,或者只是把单位当个跳板,工作上扎不深。

耿玉寒来到我们部门,一点不生分,从不拿自己当外人,一副主人翁姿态。

他分内的工作,严谨细致,丝丝入扣。面上的工作,他仔细钻研,没多久就掌握了全盘工作,成为行家里手。

来我部门咨询的,都愿意找他。

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我们科室,是局里对外的一个窗口,直接面向社会。老张未退的时候,事情一忙,心浮气躁,经常产生一些小纠纷、小摩擦,让人觉得我们科室门难进,脸难看。

耿玉寒来了之后,办公室氛围冰雪消融,如沐春风。

有些人就有这样的魅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善意待人,瞬时化干戈为玉帛,化矛盾于无形。

他不说什么大道理,也从不跟人论长短,推心置腹的几句家常话,一脸诚恳的态度,让人根本生不起气来。

他是我们部门的定海神针,有他在,永远风平浪静。

精打细算,生活节俭

他很会过日子,但不会让人觉得小气。

他借调到我们科室的时候,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

我们年龄差不多,他的工资比我高 3 千块钱。

可是他非常节俭。一年四季,只有那几件衣服,不断换洗着穿,干干净净的,很少见他穿新衣服。

工资再高,他从不炫耀,家庭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抱怨。

安贫乐道,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他很瘦,胃不太好。有时喝了茶,胃不舒服,他就去单位旁边的小超市买那种两块钱一长条的钙奶饼干,抽屉里常备。

他经常拿出来给我们分享,不觉得廉价而寒碜,他边吃边说:粗茶淡饭最养人,越简单的食物越养胃。

2015 年,县城的西外环开发了一个楼盘,地处偏僻,价格低廉,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销售遇冷。

因为便宜,耿玉寒出手买了一套,给儿子准备的。

当时我劝他,儿子毕业后不一定在哪儿就业,现在买房子未时太早。

他说:房子早晩要买,晚买不如早买。如果他不回县城工作,我就把房子卖了给他在外地买房。

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仅仅一年后,这个项目旁边建了个学校,房价每平米一下飙升二千元。

耿玉寒拿到钥匙,简单装修之后租了出去,抵消了一部分房贷,还贷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在机关中,耿玉寒的负担最重,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大部分人都开车上下班,他骑个自行车,每天乐乐呵呵的,一副最幸福、最知足的样子。

这部分借调人员在各部门成了业务骨干,为了充实机关力量,局里先后安排了两次考试,从借调人员中选拔一批优秀的转成机关正式人员。

耿玉寒两次都放弃了,没有报名。只要报名的都考上了。

因为转到机关就要取消高级教师待遇,工资一下子降低几千块。

我找他谈话。

他说:我上有老,下有小,都靠我的工资养活,我虽然知道转到机关的好处:可以一劳永逸,安稳下来,只要工作努力,政绩突出,还有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可是家庭更需要我的高收入。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放弃自己更好的前途,选择为家庭带来更多一点的实惠。

2018 年,机关整顿,不允许借调、混岗使用,机关所有的借调人员都各归各位了。

耿玉寒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学校,拿起了粉笔,从一年级开始教语文。

共事多年,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我敬重他的人品,佩服他的能力,他的离开,让我非常不舍,更是深深地替他惋惜。

那些跟他一样的借调人员,甚至比他来得晚的,只要转到机关来的,大部分摇身一变,成了机关一员,甚至得到了提拔,走上领导岗位,而他回到原点,大概率一辈子就是个小学教师了。

而他本来有机会让自己站上一个更高的舞台的。

后来,我们一起吃饭,我问他为当初的选择后悔吗?

他笑着说:事过不悔。我现在觉得挺好的,每天教小孩子读书、认字,充实又有趣,简单又快乐。

我心里感慨万千:他说的太对了,无论干什么工作,于他来说,不但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精神和理想的寄托。

有个这样的老师,何尝不是那些孩子们的幸运呢?

题主的问题:70 后的中专生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我想,耿玉寒是千千万万个 70 后中专生中的一员,他不代表他们全部,但他身上有这群人的缩影。

一、70 后考上中专是怎样的存在?

1、70 后的中专生们,都是尖子生。

那个年代,考上中专的是凤毛麟角,中专分数线比高中多出二、三十分,含金量高,不亚于现在的 985 、211,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宁愿弃高中不上大学而选择中专,为了转户口,分配工作,有的专业还免学费,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2、改变命运,‬‬给父母争‬光。

60、70 年代出生的孩子,有谁家孩子考上了中专,那可是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一个村里考不上几个。考上之后就是国家的人了,包分配,铁饭碗,不但自己有出息,更给父母争光。

二、70 后的中专生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70 后的中专生们,现在基本上都是 40 至 50 岁的人,在那个国家急需专业人才的年代,能上中专的都是人中龙凤,如今他们正年富力强,无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因为他们学的专业不同,分配的单位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人生的际遇也各不相同,日子过得也是千差万别:

1、一部分进入机‬关‬,走上领导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中,中专出身的大有人在,他们逐渐从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2、一部分进入教育系统,教书育人

中师毕业的大多去了乡村学校,他们现在依然在学校挑大梁,大部分成为中层以上的骨干,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3、一部分进入医疗卫生系统

这部分人有医生、护士。做医生的大都通过继续深造,绝大多数自学考试上大专、本科甚至后来上研究生的都有。

4、有的进入了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红火的地方国企或者集体企业

后来企业改制,很多人离职、下岗、重新就业了。

5、头脑灵活的,自己创业

他们抓住市场经济的发展机遇,自己创业,‬大‬多‬事情比较成‬功‬。‬

写在最后:

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学历,人生路上,只要不断努力、勇于进取,就是生活的强者。

就像耿玉寒一样,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怨无悔。

人生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难‬。‬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

【4】、来自网友【子齐情感成长号】的最佳回答:

70 后的中专生大多数是人中之龙,要知道那时的中专可不是容易考上的,国家给分配了工作。大部分人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其中优秀者已经成长为领导层。总体都不错,他们现在也是建设者中的中坚力量!

【5】、来自网友【马鞍山主人】的最佳回答:

本人不才,72 属鼠,89 年省属水利中专,92 毕业,2002 年正科,本打算继续拼搏几年退休,谁知上天垂青时来运转,济南莱芜规划合并,接轨济南对等交接,正科晋升正处。[微笑][微笑][祈祷][祈祷][捂脸][捂脸][祈祷][祈祷]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70 后的中专生们,现在过的怎么样?】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