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抗日剧里说棉被加水可以挡住子弹,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交易哲学家】的最佳回答: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 800 倍,子弹在水中的射程是空气中的 1/800;
日军三八大盖战场上最大射程有 800 米,但实际中常发现有飞过 2000 多米的子弹;
所以,可以认为三八大盖,子弹能在水中穿过一米以上。
所以让棉被吸收足水,是有可能挡住三八大盖子弹的,棉纤维能快速分散子弹的能量。
当年鬼子之所以修建那么多炮楼,是因为他们觉得土八路没有火炮。
其次鬼子炮楼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楼,而是整个体系,有堑壕,铁丝网,其次鬼子的炮楼选址也颇有讲究, 选择的地形,夜间还有探照灯,另外炮楼遭到袭击后会通知周边鬼子的驻军前来支援,因为打炮楼要足够快。各个炮楼之间还有增援。
鬼子的武器有歪把子,迫击炮,但有炮的不多,有的炮楼还有掷弹筒。
跟鬼子也是斗智斗勇,后来鬼子发现八路需要靠抢碉堡弹药,于是炮楼里面弹药倒是不多,后期只有两箱。
八路军主要的方法是手榴弹,炸药包,偶尔会用火攻。
所谓土坦克,的确就是用八仙桌作为支撑壳子,然后用木板,土袋子,然后两层湿棉被。制作成的。有时候土坦克上面还有柴草,树枝。
运输的时候用手推车,战士躲在后面。
攻打炮楼的时候多路佯攻,因为一个炮楼也就十几个鬼子,加十几个伪军;
另外加上是黑夜,探照灯容易被打掉。
然后选择一个方向,好几辆土坦克一起冲到跟前,用炸药炸掉碉堡,有时候还会引燃柴草。借助风向,制造烟雾····
当然,别被电视剧误导了。
【2】、来自网友【兵说】的最佳回答: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经常看抗战题材电视剧的网友,可能在一些影视剧里发现这样一些细节,把棉被打湿了,就可以挡住子弹。这个镜头不仅在近些年的电视剧里有,而且在经典老电影《小兵张嘎》里也有。很多人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否定,说这是编剧胡乱想象。其实用打湿的棉被挡子弹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在真实的抗战史上,中国军民曾经使用过这个方法,一些曾经参战的老兵对此事都有回忆。
用棉被挡子弹是真实的战史细节,甚至被称为“土坦克”。之所以有这说法,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军民缺乏有效的防护装甲车。在苏德战场上,士兵可以依托装甲车和坦克来冲锋。既能压制住敌人的火力,还能让部队迅速顶上去。当时的中国缺乏坦克这种武器,只好想了个土办法。找一些硬木桌子,以前人做家具用的木质其实相当不错,密度很高。然后把棉被完全打湿,平铺到桌子上,紧接着就在上面加一层夯实好的泥土和沙粒。
这还没完,仅仅一层是不行的。一层湿被子,一层泥土沙粒这种模式需要重复七八次,裹得特别厚才行。然后战士们拿着木桌脚,顶着枪弹向前推进。在历史上,中国军民突击日军的阵地和碉堡时曾用过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对付一般的单发步枪还行。如果是机枪长期点射被子,也会被击穿,不少军民都在挺近的路上牺牲了。这种土方法不能说没用,只能说效果不太好,能勉强坚持一小会。
如果从科学道理讲,其实这种做法就是最朴素的“复合装甲理念+纤维防弹原理”。任何子弹和炮弹如果要突破某一种材质,只要能够打穿,就会一穿到底。但如果遇到多种材料杂糅在一起,弹头会在碰撞中损失能量,起到抗穿透的作用。现在的坦克装甲都采用的复合材料。国际上主流的防弹衣,都利用纤维弹性原理来设计,其实老以前那种棉被也有类似的特性,只是强度太弱,坚持不住。
棉被挡子弹暗合了这些基本原理,但仅靠棉被和沙土,硬木还远远不够。必要时候应一下急还行,对方如果机枪点射,依旧防不住。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抗日剧里说棉被加水可以挡住子弹,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