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五个人结局是怎样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0 06:48:16 48次浏览

p>关于问题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五个人结局是怎样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玄武门之变五大功臣,一个闭门嗑药享乐 16 年,一位英年早逝,一位病逝,另两位则卷入谋反案被杀。

大唐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初三,秦王集团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胁迫高祖李渊移交兵权、册封李世民为太子。

惊心动魄的夜战落下帷幕,李世民大封功臣,以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为一等功,各赏赐封邑 1300 户。

“第功班赏,(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

参加玄武门之变的秦王府核心有十七人,为何他们五人会被列为一等功呢?

如果将他们五人再做个排序,长孙无忌肯定功推第一,理由有三:

首先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在李世民左右,是秦王集团资历最老的灵魂人物,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

其次,最早提议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建议的三个人之一便有长孙无忌。不过当时他们的话比较隐晦——行周公之事,但聪明人不需要点破,谁都懂“周公之事”的核心内容是啥。

最后,长孙无忌是整个计划从头到尾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也是态度最坚定的一个,在李世民犹豫的过程中,他的劝说、逼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排在第二位的非尉迟敬德无疑,虽然他不是最早提出建议的那个人。

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感情很特别,当年他曾经是李世民的俘虏,投降后感念知遇之恩,一直对李世民不离不弃,还曾经在战场几次救过李世民的命。

当初曾经唐将中有一批人怀疑尉迟敬德忠心,在征王世充的战役中,尉迟敬德被殷开山逮捕,差点被处死。

李世民却选择了信任,他释放了尉迟敬德,还赏赐了他一大笔钱财,并告诉他,我不会听信谗言,你来去自由。

从那以后,尉迟敬德的命就交给李世民。后来太子李建成数次拉拢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始终不为所动,因此差点被李建成杀害。

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一样,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坚定支持者。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胁迫李世民说:如果你不接受我们的建议,我就不伺候你了。

事变当天,尉迟敬德冲锋在一线,李世民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脖子时,是他射杀了李元吉。又是他,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惊散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的反抗。

解决完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尉迟恭又一身血污去海池见李渊,逼迫李渊将兵权交给了李世民。

所以,尉迟敬德既是推动者,又是最重要的执行人。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玄武门之变的最早倡议者。从有关史料的记载来看,大约在武德七年,房玄龄首先对长孙无忌提出了“秦王应该夺嫡上位”的想法。

后来二人又与杜如晦一起商定,并且报告给了李世民。

比较可惜的是,大约在武德八年,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李渊下旨逐出了秦王府,断掉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事变前夜,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令尉迟敬德去请二人来秦王府商定细节,二人却拒绝了。其实并非二人忠诚度有问题,而是担心李世民依然处于犹豫中,去了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暴露。

李世民发火了,令尉迟敬德持剑前往:他们要是不来就砍下他们的头!这时二人才确信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便分头连夜赶来。

在整个事件中,二人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一直充当幕后大脑的作用。

侯君集能入选有两个理由。

一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后,他及时地替补了,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和高士廉一起,成了劝说李世民下定决心的重要人物。

二是在事变中他还扮演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的作用被史书隐藏了。从各种史料分析来看,在玄武门的战斗打响之前的夜里,其实另一场战斗已经提前开始,这场战斗就是劫持李渊和宰相们。

史书说,李渊一早上带着五位宰相到海池泛舟。这个情节很诡异,本来李渊的计划是让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一早入宫,在五位宰相的见证下对质,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此时他们为何突然泛舟去了?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被劫持到了游船上,只能干瞪眼,静等哥仨厮杀的结果。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其实远大于玄武门的战斗,哪怕李世民在玄武门的战斗中失败了,只要李渊在自己手中就有翻盘的可能。相反,即使玄武门之战胜利了,他也有可能遭到李渊的清洗。

而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很可能就是侯君集。但这种事是不能见诸于史书的,所以被隐藏了。

那么,功推第一的五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我们按时间线叙述。

杜如晦:英年早逝

贞观二年,杜如晦出任宰相,兼任吏部尚书,总领东宫兵马。就在他大展拳脚,为贞观之治砥砺前行时,却不幸病倒了。

贞观四年(630 年),杜如晦再也不能承担工作重任,只好回府病养。期间李世民不停地派太医和使者去杜府。然而,这些努力未能挽救杜如晦的生命,当年五月,杜如晦病故,享年才 45 岁。

李世民是讲感情的人,杜如晦虽然英年早逝了,但后来他将嫡次女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

遗憾的是,杜荷后来因为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处死。

侯君集:谋反被杀

侯君集是秦王府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李世民栽培力度最大的一个人。玄武门之变后,侯君集升任右卫大将军,拜兵部尚书,参与朝政。

为了提高侯君集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曾经令他去李靖门下学习兵法,还给了征战的机会。

贞观十一年,侯君集以副将身份追随李靖征吐谷浑,他大破伏允军,斩获无数。

贞观十三年,侯君集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征高昌。这一战,侯君集灭高昌国,名声大振。

也因为这场胜利,改变了侯君集的命运,居功自傲的他因为贪财被弹劾下狱。虽然李世民宽恕了他,但侯君集心里的委屈化作了一股难以排泄的怨气。

贞观十七年(643 年),张亮曾经举报侯君集谋反,但被李世民淡化处理了。也就在这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侯君集怂恿李承乾劫持皇帝的阴谋被曝光。

李世民原本想赦免侯君集,但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还是下旨杀了侯君集。

房玄龄:病逝

房玄龄无疑是贞观之治的灵魂人物。贞观二年房玄龄拜相,在萧瑀、裴寂等一干老臣逐渐淡出中枢后,房玄龄成了贞观朝最重要的掌舵人。

贞观九年,房玄龄授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授封梁国公;贞观十三年,又加太子少师,同年他的次子房遗爱迎娶高阳公主。

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房玄龄病逝,享年 69 岁,赐陪葬昭陵。

总之,房玄龄享受到了作为人臣能得到一切荣誉。遗憾的是,高宗年间,房遗爱由于卷入高阳公主谋反案被杀,长子房遗直也受到牵连被流放,房玄龄被停止配享太庙。

尉迟敬德:退隐享受天年

贞观年间的尉迟敬德境遇大起大落,在过山车上体验了一惊险刺激。

由于功劳,尉迟敬德受到李世民的格外宠幸,于是小尾巴翘了,变得目空一切,常常在朝堂上对宰相们指手画脚,甚至粗言暴语。

有一年李世民设宴招待臣僚,尉迟敬德居然因为有人坐在他前面而发怒。任城王李道宗好心好意打个圆场,却不料尉迟敬德竟然把火发到他头上,一拳差点将李道宗打瞎了。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这么做显然是在打李世民的脸。

这一次李世民终于火了,他拿刘邦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的事警告尉迟敬德,吓得尉迟敬德冷汗直流。

从那以后,尉迟敬德学乖了,但李世民反而对他不放心了。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调任鄜州都督,李世民敲打他:“朕怎么听人说你要造反呢?”

尉迟敬德愤然撕开衣服,露出一身伤痕:“打天下的时候臣不造反,现在造反有病啊?”

从此以后,尉迟敬德变得小心翼翼,四年后他干脆辞官回家养老去了。

也不奇怪,一来像他这样的武将在容易遭猜忌,李世民不再给他带兵的机会,而是赶鸭子上架让他当了文官。二来他这个性格在朝中很难与人相处,与其如此还不如回家享乐。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尉迟敬德随驾出征,回来后继续养老。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位“糙哥”,居然喜欢上了音乐演奏,又迷恋上了方术,常年服食丹药。更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他依然活到了显庆三年(658 年),以 73 岁高龄寿终正寝。

长孙无忌:被外甥杀害

在五人中,长孙无忌曾经最显赫,下场也最凄凉。

李世民登基后,迫于“圣主私亲”的压力,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重用长孙无忌。但即便如此,长孙无忌从司空到司徒、太子太师,荣誉职务达到了顶点。

直到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作为李世民指定的辅政大臣,长孙无忌才开始活跃于朝堂,并于贞观十九年出任宰相,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

贞观二十二年,长孙无忌任检校中书令,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成了第一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于志宁、李勣一起承担起辅政大臣的要职。

但李治是个典型的“扮猪吃老虎”,这个暗藏杀机的年轻皇帝,不愿意受长孙无忌等关陇士族集团的控制,便以武则天为援,展开了一系列的清洗动作。

最终,在赢得李勣的支持后,褚遂良、于志宁先后被贬黜。

显庆四年(659 年),许敬宗状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下旨将长孙无忌罢官,并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长孙无忌在黔州被迫自杀,家属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当年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娶了李世民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也就是说李丽质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长孙冲是李治的亲姐夫。

令人唏嘘的是,长孙冲在黔州不知所终,真是应验了那句话:皇家多薄情。

【2】、来自网友【一壶清茗品春秋】的最佳回答:

玄武门之变中,参加的文官武将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候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公认的功劳最大的五个人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五人。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旧唐书 房玄龄传》)

那么五人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长孙无忌 死于外甥媳妇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因为这层关系,他一直是李世民坚定的支持者。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他力主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登基后,认为长孙无忌功劳最大。

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

因为长孙无忌即是功臣,又是亲戚,李世民把他作为心腹,非常信任,“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而且,在后期李世民经历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深为太子所苦,征求长孙无忌意见,正是长孙无忌力主李世民,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后来,李世民有意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但是在长孙无忌反对下,此事不了了之。最终在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登基,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但是后来,因为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党羽许敬宗等人,罗织罪名,诬告他谋反,史载“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将其流放岭南,不久赐死。作为托孤忠臣,长孙无忌“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根本上还是死于功高盖主。

尉迟敬德 求仙问药

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将,后来归降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时,李世民曾被单雄信所追,正是尉迟敬德将单雄信刺于马下。在大唐平定群雄之战中,立下赫赫功勋。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射杀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之后,尉迟敬德颇有居功自傲之意。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有位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大怒,说,你有什么功劳,排在我的前面。排在他下面的临城王李道宗上前解劝,尉迟敬德拳殴李道宗,差点打瞎他的眼睛。因为此事,让李世民很生气,用刘邦、韩信、彭越的故事,告诫尉迟敬德: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此话,应该对尉迟敬德颇有警醒,此后,尉迟敬德不再过问朝政,到了晚年更是“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因此,得以善终,寿至七十四,也算高寿了。

房玄龄 祸起子孙(一)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的一流文人,史称“房谋杜断”。房玄龄是李世民进军关中之时归附的,他为李世民处理事务,出谋划策。每次作战胜利,别人去抢财宝,他却忙着替李世民网罗人才。对那些谋臣武将,房玄龄暗中与他们交结,让他们为李世民效死力。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之争中,李建成对房玄龄和杜如晦深为忌惮,并说,秦府中最让人畏惧者,当属房玄龄与杜如晦。并在李渊面前中伤二人,将他们驱逐出秦王府。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他们两人化装成道士,潜入府内,一同谋划大计。

评定功劳的时候,李世民叔父李神通不服,说他们首举义旗,出生入死,却让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吏位列第一。李世民回答:

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房玄龄凭借出色的理事能力,当上了中书令,也就是宰相。他处理政事废寝忘食,力求无纤芥之误;宽宏大量,对人不求全责备,听到别人长处,就如同自己一样高兴。谙达政务,精通文学,审定法令,务在宽平;量才录用,不分贵贱。当时人称“良相”。唐太宗时,房玄龄女儿是韩王的妃子,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女儿高阳公主,可以说是显贵一时。房玄龄七十岁去世,善终。

但是,房玄龄家族却因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当时,高阳公主撺掇房遗爱夺取哥哥房遗直封爵,并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唐高宗让长孙无忌审理此事,却得到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结果房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赐死,房遗直也受到牵连被废为庶人。

杜如晦 祸起子孙(二)

杜如晦是李世民平定长安时来投奔的,刚来的时候,先是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但未受李世民重用。不久,杜如晦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这时,李世民正为王府内人才外流担心,房玄龄对他说:

“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正是听了房玄龄之言,李世民想方设法留下了杜如晦。之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讨伐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他运筹帷幄,拿出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军国多事,剖断如流”,被同僚所钦服。

后来,李世民开天策上将府,设立文学馆,其中著名的十八学士,杜如晦名列榜首。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马,号为“称职”。后来,带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是杜如晦去世较早,年仅四十六岁。去世时,李世民“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但是,杜如晦与房玄龄一样,也是败了有个倒霉孩子。他的次子杜荷也娶了公主,但却因为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被杀。长子杜构受到牵连,被流放岭南。

侯君集 谋反被杀

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征伐,屡立战功,在玄武门之变中,多次提出良策.

参预谋议。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贞观年间,他攻破吐谷浑,平定高昌国,但是侯君集为人贪财,在平定高昌的时候,私吞了许多财物,将士们听说后,上行下效,都来强抢财物,侯君集也不敢制止。后来,因此被下狱。后来,岑文本认为攻城大将不可屈辱,上书建议李世民赦免了他。出狱后,侯君集自认为平定西域有功,心怀不满。

当时,太子李承乾正担心被废,知道侯君集心怀不满后,就与侯君集合谋。李承乾谋反事败后,侯君集也被斩首。因为他的功劳,李世民饶恕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并将他们流放岭南。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五个人结局是怎样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