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都知道“唇亡齿寒”,但你知道它发生在哪个朝代,和谁有关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2-02 01:27:38 38次浏览

关于问题都知道“唇亡齿寒”,但你知道它发生在哪个朝代,和谁有关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平沙雁影】的最佳回答:

唇亡齿寒 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晋献公想消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建议,把献公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 虞君见礼物,很高兴,答应借道。大夫宫之奇阻止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象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虞君不听。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回来时顺便又消灭了虞国。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唇亡齿寒”。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2】、来自网友【文藻巧翁】的最佳回答: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毛落鬓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梁启超《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故持与欧洲均势坐视成败之论者,诚所谓自撤藩篱,招唇亡齿寒之戚而已。”

【嘴唇沒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指两个邻国)。】

【3】、来自网友【凌 7992】的最佳回答:

唇亡齿寒出自《左转》,其原文如下: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后人就根据这里面的内容提炼出来了“唇亡齿寒”的成语。

春秋时期,晋国的南边有两个小国,一个是虞,另一个是虢(guó),但他们都是姓姬,所以一直关系较为亲密。虢国的国君比较狂妄自大,经常跑到晋国边境去闹事。晋献公不堪其扰,认为虢国是一个祸患,总想着哪天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于是找到晋国大夫荀息,问计于他,想要解决掉心腹之患?

荀息说:“现在虢国和虞国交好,如果我们出兵攻打虢国,虞国肯定会来帮助。同时对付他们两个国家,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

晋献公:“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任由虢国欺负吗?”

荀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贪图美色,如果我们给他送些美女,让他荒废朝政,那就比较容易攻破了。”

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国国君果然沉迷美色,整日花天酒地,不干正事。于是晋国招兵买马,准备出兵虢国,解决掉这个麻烦。

荀息又献计:“我们攻打虢国,虞国肯定会救援。但是虞国国君目光短浅、贪图小利,我们送一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然后向他们借道去攻打虢国,他不会不同意的。同时还会让两国产生嫌隙,你再攻打虢国,虞国就不会帮忙了”

晋献公:“我们才给虢国送美女,送礼物,现在你又跟虞国说,你要去讨伐虢国,恐怕他们不会信啊。”

荀息:“这个简单,我们先派人去虢国边境制造混乱,虢国肯定会来兴师问罪,然后我们死不认账,这样就有出兵讨伐虢国的理由了,同时虞国也会相信我们的,一石二鸟。”

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国果然派人兴师问罪,于是晋献公认为时机成熟,就派荀息出使虞国。

在虞国,荀息送上了名贵玉璧和千里马给虞国国君,跟他说是晋国向他借道,去攻打虢国,并且承诺如果打赢了,就把战利品送给虞国。

虞国国君非常心动,但是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宫之奇说:“虢、虞两国就好比嘴唇和牙齿,唇亡齿寒啊。如果虢国被灭,虞国也就不保。”

虞国国君:“晋国都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们连一条路都不舍得借,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而且就算是没有了虢国,但是有强大 10 余倍的晋国做盟友,我们不用担心。”

宫之奇再三劝诫,虞国国君都听不进去。于是他料定虞国迟早要被灭,连夜带着全家老小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 658 年)派里克和荀息讨伐虢国,三年后虢国灭国。晋国按承诺分给了一些美女和财宝给虞国,并且将大军驻扎在虞国国都城外。虞国国君还沉浸在得到美女和财宝的欢乐之中,对于这个也不以为意。

于是晋国就顺道把虞国也消灭了,虞国国君直到守卫宫门的士兵来报告说晋国大军进城了,他才如梦方醒,估计这时候他才明白唇亡齿寒的真正道理!

这就是唇亡齿寒这个故事的背景以及由来,后来也多被借来形容两国关系。

【4】、来自网友【眞愛壹丗】的最佳回答:

“唇亡齿寒”出在于《左传》。《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都知道“唇亡齿寒”,但你知道它发生在哪个朝代,和谁有关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