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问题《杨家将》中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孟良为何杀了焦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远山的风】的最佳回答:
孟良,焦赞在杨家将演义中,基本就是草包打酱油的角色,可是历史上的孟焦二人,却是非常有名的大英雄,他们的战功 ,比起杨家将,毫不逊色。
焦赞是历史上著名的猛将,老家是山西省,繁峙县沙河镇人,焦赞少年时顽劣,经常捉弄老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乞丐,生性顽劣的他,竟然捉了一只蜈蚣,来吓唬乞丐,他那知道,这个乞丐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枪张,焦赞被乞丐揍了一顿,乞丐想让焦赞服软,可是焦赞就是打死也不改口,乞丐见焦赞是硬骨头,至死不屈,这样的人一定是保家卫国的良将,于是就把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给了焦赞。
后来焦赞追随杨家将,凭着绝妙的枪法,在抗辽的战斗中,大杀四方,威震辽国。
孟良也是一员猛将,想当初孟良是绿林好汉,占山为王,据民间传说,孟良曾经在山东落草为寇,孟良崮就是孟良打家劫舍的大本营,后来,孟良追随北宋名匠富弼,镇守边关,且屡建战功。
按理说,孟良和焦赞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这两个人怎么能凑到一起?说到这里,焦赞和孟良必须要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杨家将的作者,熊大木。
熊大木为了创作杨家将演义,参考了大量的书籍,他觉得孟良焦赞这两个大英雄,如果能够相见,一定是会演义出更多的故事,于是就把两个不同时代的英雄硬是凑在了一起,杨家将这本书很快就火了,所有的茶馆的说书人都在讲杨家将,老百姓只是听个热闹,有文化的人就不愿意了,他们都批评熊大木生搬硬凑,熊大木顶不住压力,于是决定让孟良焦赞死的轰轰烈烈。
杨家将第四十回是这样编的,杨六郎派遣孟良去幽州,盗取令公的遗骸,孟良为了保密行程,悄悄地去了幽州,这件事情竟然被焦赞知道,他也想立功,于是他也没有打招呼,就偷偷的去了幽州。
孟良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找到了令公的遗骸,这时候 焦赞也来到了城楼,他抬头一看,孟良在上面,他也不打招呼,伸手抓住了孟良的脚脖子,孟良以为事情暴露了,他本能地抽出大斧子,一下子就把焦赞劈死了。
后来孟良发现自己误杀了焦赞,于是他把令公的遗骸委托随从的士兵,带回天波府,然后回来收拾焦赞的尸体,并把尸体,带到了幽州城外,大哭了一场,看着自己最好的兄弟,就这样被自己杀了,孟良痛不欲生,他抽出焦赞的佩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演义不能代替历史,演义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孟良,焦赞到底怎么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们征战沙场,舍生忘死,这个时代真的需要孟良焦赞这样的大英雄。
【2】、来自网友【李柒夜】的最佳回答:
孟良是误杀了焦赞,自己也是悔恨不已,拔刀自刎了。
演义评书中的人物,是很有特色的。一般来说,勇将、猛将之外,大多还会有三类人,一类是力大无穷的大高个,比如罗士信、纪敞等;一类是身怀绝技的小矮子,比如郅君章、窦一虎、秦汉、呼延平等;最后一类是身手不太出众的福将,请人、说媒、和事佬都少不了他们,比如程咬金、牛皋、胡大海、房书安等。孟良就是属于最后一类人,是一员福将,但他还真有些真本事,是杨六郎的左膀右臂。
自金沙滩血战后,杨家七郎八虎大殇。到最后,同去的父子九人只有六郎返回家中,他继承父业,出任三关大帅,继续镇守边关。其时有边关二十四将辅佐于六郎,不过二十四人中有名气的也只有岳胜、孟良、焦赞等少数几人。
俗话说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孟良和焦赞是结义兄弟,形影不离,但焦赞确实是孟良所杀。不过孟良是误杀了焦赞,这故事就要牵连到孟良两盗老令公骸骨了。
孟良红羊洞一盗骸骨
孟良本是占山为王的草寇,被杨六郎三服之后,心甘情愿归顺。不过,到第二天营中已不见了孟良的身影。原来孟良深感六郎三次不杀之恩,听他在酒席之上说老令公丧身于胡原谷,骸骨埋在李陵碑下,却一直没有心腹之人能取回,就偷偷跑到了胡原谷要盗取老令公骸骨。
盗取骸骨,又岂是那么容易的。要说武艺,孟良的武艺也是要得,一马四斧子,劈脑门、扎眼仁、剔排骨、砍肉锤,又快又急,就是杨六郎、穆桂英对上也是忙活的眼花缭乱。另外,孟良还有一个装满硫磺球的“火葫芦,一拍葫芦底,就能放出烈火。其实,要是在明清本的杨家将中,孟良就更厉害了,杨六郎与他对战五十回合左右也不分胜负。更重要的是,孟良能说六国三川的番话,他就假扮作樵人到胡原谷寻觅令公骸骨。
孟良到胡原谷寻觅一番后,全然不见有骨骸踪迹。正巧有一个北国老卒前来,孟良就以番话询问,套出了骸骨已被萧太后掘取,安葬到幽州红羊洞了。想要潜入幽州更是难上加难了,孟良却是不得骸骨绝不回去,扮作辽人,前往幽州而去。
到幽州边境之时,孟良遇见了一个渔父。当时正逢萧太后寿辰,渔父是要前去进献鲜鱼奉贺的。这正是个机会,孟良一刀砍杀了渔父,穿了他的衣服,又取了牙牌,带着鱼进城。守城的门卫确认牙牌无误后,就放他进了城。
到萧太后寿辰之时,孟良献上了所带之鱼。萧太后看孟良带的鱼又小又不新鲜,责怪于他。孟良进言道,以往的鱼虽大,却都不如这条鱼难得,颜色虽不新鲜,但滋味却与凡品不同,一尝便知。萧太后听后转怒为喜,让孟良先退下,等宴会结束之后,赏赐于他再回家。
当夜群臣狂欢,孟良也已打探清楚红羊洞的具体位置。第二天,孟良准备动手时,听闻西凉国进贡宋朝骕骦良马,被幽州守官夺来,偷偷去看了看,果然是好马,就打算先盗取骸骨再取良马。
红羊洞的位置孟良早已摸清,悄悄潜入。进入后里面果然有个小石墩上面写有令公冢,孟良就掘开取出了石匣,背在包袱中带出。不过,刚出洞没多久,孟良就被辽军抓住了,怀疑他必然是宋朝奸细,来此盗取骸骨。亏得孟良心思灵活,说自己是进献鲜鱼的渔父,与父亲一起前来,父亲因多喝了几杯赏赐的御酒而醉死,只得将他尸首焚化带回骸骨。说完,孟良放声大哭。这番说辞果然骗过了守军,放他回去了。
骸骨已然到手,就差离去了。孟良又偷偷来到马厩,在马料之中扔下了毒药。马吃下毒药后,当即就不能饮食了。萧太后听闻后,下旨贴下榜文招募良医。这正合孟良之意,当即揭了榜文,说自己虽是渔父,也懂得医马,只要一两天就能治愈。其实,孟良下的不过是一味麻药,马吃后就不能开口了,清洗一下就可以了。
萧太后看孟良果有本事,也不吝赏赐,当即就封他为燕州总管。孟良可不是来当官的,谢恩过后,又上奏道马虽然已经治好,但血脉还没有稳固,自己带它驰骋几天就可以了。萧太后早已信服孟良的本事了,当即就同意了。孟良骑上马回到住处,带上骸骨就跑出了幽州。
萧太后听闻后,派出萧天佑率五千轻骑前去追杀。孟良跑到三关之下时,背后的大军已经追赶而来。杨六郎也已得到消息,派出了岳胜、焦赞等人带军支援,迎回了孟良。等听闻孟良取回了老令公骸骨,六郎连忙拜谢,将父亲骸骨好好地安葬了。
孟良望乡台二盗骸骨
等杨家将平大辽,双方和议后,却再出了变故。
有一夜,杨六郎夜间忽梦老令公。老令公说玉帝怜他忠义,要封他为威望之神,只是骸骨无依,要六郎派人取骸骨埋葬。六郎听后很是不解,孟良十数年前已经取回了骸骨,早已进行了安葬。老令公只是告诉六郎说,萧太后诡诈,一切问你四哥自然明了。当时四郎已经返家,说自己正要说这件事,当初萧太后担心杨家盗取骸骨,就用甲骸骨放在了红羊洞,真的留在了望乡台,孟良盗取的是红羊洞的,是假的。
于是,杨六郎又派出了孟良二盗骸骨。别看杨六郎手下将领众多,也只有孟良有这份能耐可以潜入防守严密的辽邦。焦赞听闻孟良前去幽州望乡台,去取老令公真骸,心想孟良屡次为杨六郎办下大功劳,自己却没有什么功劳,不如先去幽州取回骸骨,岂非是自己的功劳。
孟良星夜来到幽州城,假扮辽人混入望乡台。趁着晚上,孟良摸黑潜入洞中盗骨,果然在望乡台上得到一个香匣。不料,焦赞也随后赶来了,手正摸中孟良脚跟。孟良大惊,以为是辽军前来缉捕,抽出利斧一刀劈死了身后之人。随即,孟良背上骸骨准备离去,但越想越不对劲,辽军又岂会只有一人前来。返身回去借着星光一看,孟良大惊失色,原来正是焦赞,他仰天痛哭,误伤兄弟,虽盗得骸骨也难赎自己的罪责。
当此之际,重要的是安置老令公骸骨。孟良离开望乡台,找到一个屯戍老卒,托他将骸骨带到天波府交付给杨六郎。其后,孟良返回望乡台,背出焦赞尸体,连叫数声自己误了焦赞,当与他同死。说毕,孟良拔出佩刀,自刎而亡。可惜三关壮士,双亡北地。
在孟良离去之后,杨六郎很是不安。这天半夜之时,六郎梦见孟良、焦赞满身鲜血的前来辞别,心中大惊。等天明听闻焦赞跟随孟良一起去了幽州,杨六郎知道两人必然死了。因为孟良离去之时曾说遇到辽人缉捕,必然砍杀,他不知道焦赞跟随而去,必然杀了他,而依孟良的性子,误杀焦赞必然不会独活。旁人尚且不信,但这时老卒送来了老令公骸骨,说是一个壮士所托付,几天后又有消息说孟良、焦赞的尸体暴露于幽州城沟。经此噩耗,六郎也是支持不住,没多久就去世了。
孟良和焦赞都是汉子,可惜因一个失误双双身亡。其实,在这个版本中的孟良,是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汉子,他这样的人误杀兄弟,必然是不肯独活。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杨家将》中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孟良为何杀了焦赞?】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