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马谡如果不把兵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yinyin1983】的最佳回答:
刘备看不上马谡,马谡得到重用。刘备看得上魏延,魏延英雄无用武之地。马谡去街亭:参谋长干司令员的活儿。马谡在街亭:一无是处。诸葛亮和这种水平的人经常彻夜长谈军事问题,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如何?一目了然。起码不如张郃。张郃打败的不只是马谡,还有诸葛亮。对于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军事部署,而惨遭失败的问题,是否该问一问:诸葛亮怎么部署的?
刘备看不上马谡,马谡得到重用。刘备看得上魏延,魏延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备、诸葛亮关系如何?一般。刘备入蜀,庞统跟随。刘备攻汉中,法正居功至伟。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刘备混好了后,情愿做个“草头王”。诸葛亮不一样,他仍然坚持他“匡扶汉室”的初衷。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忠于汉室,不忠于他。
刘备托孤,正托孤大臣是诸葛亮,副托孤大臣是李严。诸葛亮是刘备荆州集团的核心人物,李严是刘璋东州集团的核心人物。荆州、东州集团,作为外来势力,必须防范或者压制住本土益州集团,蜀汉政权才能一直姓“刘”。况且,荆州集团为主,东州集团为辅,这是刘备的底线,也是诸葛亮的底线,不容置疑。
可见,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强龙压不住地头蛇”难容水火的强权政治。这一切的源头,全部来自诸葛亮的专权。用一句夸赞诸葛亮的话便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最擅长“事必躬亲”,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放心,谁真心为他卖命?卖了命,又有何用?
诸葛亮
执政时期,
刘禅
没有出过宫,形同软禁。诸葛亮死后,刘禅去了趟
都江堰
,《
三国志
》为此大书特书,
陈寿
可算有得写了,比过了年还高兴。底下人看着忘情的刘禅,不禁窃窃私语:“丞相若在,他敢吗?呸!”也是,《出师表》里,诸葛亮不打自招。诸葛亮对刘禅处处透露着相父的威严:你爹怎么怎么地,我代替你爹怎么怎么地,你小子必须怎么怎么地。就算刘禅再没心没肺,听着能舒服!何况,刘禅不是个废物。
诸葛亮
执政时期,荆州集团打压东洲集团,压榨益州集团。先不说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如何被动,最致命的结果是无人可用。
街亭之战前,众人提议魏延、吴壹等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为何?马谡是自己人,举贤不避亲。魏延是刘备看重的人,吴壹是刘备的大舅哥。打了胜仗算谁的?是先帝英明?还是我诸葛亮英明?一朝天子,一朝臣。再者,魏延想去子午谷,你让我去街亭!人家能全力以赴吗。
马谡如果不把兵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吗?不能。在山下比在山上败得更快。包围、断水,再大举进攻比直接大举进攻浪费时间。
街亭之败,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一次北伐是机会最好的一次,其它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街亭之败,怨不得任何人,马谡最冤枉,毕竟命没了。当然,马谡死没死,还有很多疑问。总之,街亭之败,诸葛亮难辞其咎,让参谋长去干司令员的活,无人可用。这种无人可用的境遇,是诸葛亮自己造成的。更为可悲的是,无人可用了,还要杀可用的人。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是否“千古奇冤”。
曹操为何没有称帝?内部不稳,不愿妥协。诸葛亮为何没有称帝?或者接连失败?内部不稳,不愿妥协。曹丕为何称帝成功?因为曹丕与士族地主们达成了共识:利益共享,所以“三国归晋”。
【2】、来自网友【一国之君历史研究】的最佳回答:
街亭之战在历史上是有很大争议的,一部分人认为马谡无论是舍弃水源在山上扎寨,还是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据城死守,都是守不住街亭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一是魏军实力数倍于蜀军,张郃率领的 5 万大军攻打街亭,而马谡在街亭的全部守军也不到 1 万,五比一的实力对比,所以马谡根本守不住街亭。
二是张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作为身经百战、硕果仅存的名将,对阵毫无军事经验,只懂得纸上谈兵的马谡,马谡根本赢不了张郃,所以马谡根本守不住街亭。
诸葛亮北伐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马谡只要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死守城邑,就能守住街亭,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因为北伐是诸葛亮蓄谋已久的军事战略,诸葛亮在历史上也算个响当当的军事家,还有著名的军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传于世,诸葛亮出其不意地发动一场北伐大战,会让一个毫无军事经验的马谡去守一个根本守不住的街亭,诸葛亮是脑子有问题吗?
二是因为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是守住街亭,阻止或延缓魏军通过街亭救援陇右五郡,只要马谡阻止或延续了魏军的进攻,诸葛亮就能拿下陇右五郡,就能完成第一次北伐任务。马谡保是守城而已,街亭又有城邑,张郃又是轻骑兵,没有攻城武器,为何会守不住呢?
诸葛亮与马谡
再回顾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安排:
以赵云和邓芝为疑兵,在褒斜道吸引住曹真主力,其余所有军队出祁山道,以马谡为街亭守将,魏延和高翔分列马谡军左右两边共同防守,以王平为马谡副将,阻止魏军由陇山道经街亭救援陇右五郡,最终真实的目的就是诸葛高率领蜀汉军主力在陇右五郡收割城池和人口,达到占领陇右五郡,以城池为根据地,成为长期对抗曹魏的前线阵地。
由此可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是收割陇右五郡,获得根据地,而马谡守街亭的任务就是为诸葛亮收割陇右争取时间,只要时间足够,诸葛亮顺利占领了陇右五郡,之后街亭即使被张郃再攻破,曹魏也在战争中输了。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街亭应该怎么守?
《资治通鉴》魏纪三: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
马谡为什么不守城而上山?
从情况来分析,只有一个原因:马谡想要进攻,而不是防守。山上都是居高临下的,适合进攻,军事行动中也有抢占有利地形,对敌形成地利之优势而击败敌人的,但这只适应于进攻,却不适用于防守,防守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守城邑,坚守不出,如果张郃想要拿下街亭,就必须攻下城池,攻城就必须攻城武器以及相应的装备。
马谡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张郃是从荆州前线被火速调往街亭进攻蜀军的,从荆州前线到街亭前线的直线距离超过 1600 里,因为军情紧急,曹魏实际上是派出了全部的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往街亭的,只有这样时间才能最快,因此张郃所率领最先赶到街亭的实际上是骑兵部队,虽然史书上记载了张郃所率领的军队是步骑 5 万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步兵与骑兵绝不会一起到达街亭,而是分先后的。
一般来说,骑兵部队非常昂贵,5 万人的军队中有一半的骑兵部队已经是非常多了,就算有一半,面对马谡镇守的街亭,兵力虽然有优势,但已经没有那么悬殊了,只要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命令死守城邑,张郃的骑兵是根本没有办法的,因为骑兵是根本攻不了城池的,用骑兵去攻城,无异是送死,骑兵可以冲击步兵,但不能冲击城池,攻城还得靠步兵携带攻城武器。
只要马谡死守城邑,张郃只能等待他身后的步兵运来攻城武器才能攻打街亭,这样就会浪费时间,如果张郃强行攻城,对于马谡来说,防守城池远比在野外与张郃野战有优势得多,都知道曹魏的骑兵是三国最厉害的兵种,但只是在野战方面厉害,如果是攻城战,骑兵没有优势。
王平与马谡
张郃多拖延一天时间,或者马谡多坚守一天时间,都是对诸葛亮的支持,只要拖到诸葛亮收割了陇右五郡,马谡就算已经完成了任务,况且诸葛亮还安排了魏延和高翔一左一右在马谡的左右两侧负责防守魏军,如此周密的安排,怎么会挡不住张郃呢?
况且,马谡是先到的街亭,如果马谡把上山安营扎寨的时间拿来修补城墙,加固防守设施,那么张郃就更难攻城了,马谡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阻止张郃通过街亭进入陇右。同时,从后来王平仅仅利用一千余人故布迷阵就能吓阻张郃来看,马谡在街亭的军队加起来差不多近万人了,怎么会挡不住张郃呢?
最后说一点街亭的地势,街亭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边 45 公里的陇城镇,这是扼守关中通往陇右及凉州的交通要塞,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来看,战略要地一般会修建城邑防守,而且都是建立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街亭位于六盘山的南边,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六盘山是南北走向,从陇山道到街亭得穿过六盘山,而街亭就在山口位置,这里是关中通往陇右的咽喉,而且街亭是有城邑的,城邑就是修建来控制交通要道的,不是很容易能攻下的。
街亭位置
即使张郃是名将,身经百战,如果马谡坚守不战,张郃根本没有办法拿下街亭,真要等到魏军运来攻城武器,以及不断增兵街亭,那时间就已经过去很久了,诸葛亮早就拿下了陇右五郡,真到了这个时候,张郃即使攻破了街亭,也失去战略意义。
所以,马谡失街亭只是他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改变了诸葛亮的全盘战略,或者马谡想以攻为守,没想到因为经验不足却弄巧成拙,最终败于张郃,诸葛亮原本想着守街亭是个轻松活,让马谡锻炼一下,以便日后好提拔,没想到送经验的一战,却被马谡玩成了必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