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说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最苦?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07 07:52:45 35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说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最苦?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历史透镜】的最佳回答:

西野最苦的原因是:敌情、我情、民情都不太有利。


一、敌方情况

当时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敌人下决心要消灭我们,就派了 25 万大军来进攻延安,主帅还是蒋的得意门生——胡宗南。

以往的战争好打,原因是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例如在红军时代,川、湘、黔几路军阀围剿我们,结果因为内部不和被我们各个击破。

而这一次胡宗南进攻延安,基本上带的都是自己的亲信:钟松、李铁军、刘勘等,所以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难度就比较大。

此外,攻打延安不仅是军事行动,更具备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蒋介石将 1947 年国军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两个战区,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延安。

所以从敌情角度来说:打延安的国军都是精锐(表面上)、比较团结(表面上)、武器装备先进,且在人数上有绝对的优势——25 万大军。

此外,打仗打的就是经济,敌人进攻延安是在 1947 年 3 月,当时国统区的经济还没有崩溃到“十万元买四粒大米”的程度,加上有美国人从旁协助,还是可以支撑下去的。

而从我们这边来说,战争在解放区打了大半年,经济上开始出现困难了,所以 1947 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西北部队又处在贫困地区,所以更加困难。


二、我方情况

1947 年上半年我军各个战场都遇到困难,其中以西北战场压力最大,原因如下:

首先,西北地贫人穷,无法养活大量的军队和机关工作人员,所以在前几年抗战的时候,西北(主要是陕北)的干部都下到各战区去充实基层部队、减轻西北地区经济负担了,所以一旦打起仗来,西北地区我军的人数就只有 2.5 万,和胡宗南正好是 1:10 的劣势;

其次,在八年抗战中,驻守延安的 120 师和留守兵团部队,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开荒种地,二是保卫延安,三是与国军顽固派“打嘴仗”,也就是进行反摩擦斗争。这三件事使得留守延安的部队基本没有扩充实力,跟一分为三、纵横太行的 115、129 两个师几十万大军相比,120 师显得有点沉寂,部队战斗力稍弱;

第三,西北地广人稀,我军要征兵筹粮非常困难,在陕北地区,彭老总带领 2.5 万人,每日定量分配极少的粮食,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粮食,只能吃黑豆充饥。

就这样的条件,也已经是陕北的动员极限了,彭老总在前方打仗,后方筹粮的贺老总每天着急上火也只能筹集这么点粮食,至于衣物和药品更是没有,包括彭老总在内的很多高级干部,因为长期出汗无法换洗,衣服都被太阳晒出了盐…

资料上说,在较为富裕的晋察冀地区,农民和士兵的比例是 7:3,也就是一个地区只能有 30%的人当兵,再多的话农民就供应不起了。

在陕北地区,这个数字恐怕还要下降。

所以西北地区缺人、缺粮、缺物资、缺水,什么都缺。我军在这里只能打小规模的战斗。

一次歼灭几万敌军?不存在的!


三、民众情况

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了陕、甘、宁、青、新五个省份,人口较为分散,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根基不深,除了陕北,其他几省的革命力量都较为薄弱。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群众基础不太好。

毛主席多次强调: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军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但奈何西北地区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且社会情况不同于南方,所以我军想在西北苦寒之地站稳脚跟,可以说非常困难。

1937 年红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办法与西北民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只能在敌人的追击中消耗力量,最终失败。

此外,西北地区距离蒋介石统治核心地区很远,蒋政府无法对此地区形成有效管理,这就造成了西北军阀混战,割据势力众多,老百姓因此长期受到军阀的压迫和欺骗。

西北地区的军阀文化低、性格凶残粗暴,地盘意识非常强,打起仗来喜欢挥舞着马刀狂叫着冲锋,看起来非常吓人。

而西北野战军装备差,主要是轻步兵,到 1948 年大进军后才补充了一批重炮。

正因为有了这些重炮,西野才能克制西北军阀的骑兵、打下城防坚固的兰州。


总之,西北野战军条件艰苦,是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能力多方面受限造成的。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彭老总硬是用 1:10 的劣势力量,打垮了号称“天子门生”的胡宗南精锐!

不愧是我军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

【2】、来自网友【诗云历史】的最佳回答:

很简单,西北太穷了。

当时的西北野战军,虽然顶着“西北”的战略区名号,其实活动区域就是在陕北一隅。

最初兵力才 2 万多人,各部队严重缺编。而且,西北野战军的缺编,少编,已经是一种长期传统。在其他战略区一个纵队动不动就 3 万人乃至 6 万人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一个纵队往往是 1 万多人,而且纵队往往只有两个旅(西北,华北野战军的旅级和华东,东北野战军的师级是平级)。

由于陕北根据地是个四战皆绝境的小根据地,南面是关中平原,交通网发达,胡宗南有三十万大军,西面是青宁二马,骑兵为主,机动能力极佳,战力强悍,拥兵二十万,北面是榆林坚城,可是你就是把榆林城打开,再往北就是沙漠,西面是黄河天险。

所以西北野战军在西北长期坚持的最主要意义,就是坚持住,存在着!只要坚持住,存在着,胡宗南部几十万人马就不能通过陇海铁路西调加入中原战场,这样就减轻了刘邓的压力。

当时延安丢了之后,陕北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人口不到百万,土地贫瘠,根本养不动大军。所以西北我军的补给,就依赖于晋绥根据地源源不断的输送。包括粮食,布匹,弹药,药品。

但是,晋绥根据地自己也不富裕。晋绥根据地的位置就在今天山西的吕梁山,看起来地方大,其实主要是山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我军的战法,长期就是以小规模的数万兵力,在陕北打回旋,蘑菇战,把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然后杀个回马枪,歼灭一股敌人。这样打歼灭战,以缴获补充自己,壮大自己,而要避免击溃战,因为这样无法获得补充。

通过这样的作战方式,西北野战军逐步发展壮大,一口一口吃掉了胡宗南的势力。一直到 1949 年,西北野战军的主要作战方向都是南向关中,对于西面两马采取防御战略。到 1949 年年中,西北野战军发展为两个兵团,主力 6 个军,实力 15.5 万人左右。

此时平津解放,太原解放,华北战事结束。东北战略区是全国首先完成作战任务的战略区,华北是第二个。

所以上级下令,东北我军南下解放经营中南六省,华北我军以 2 个主力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西向加入西北野战军序列,解放大西北,进军陕甘宁青疆五省!

此时十八兵团实力 9 万人,9000 匹马,十九兵团实力 11 万人,11000 匹马,分别从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加入西北战场!

西北野战军的实力,一下扩充了一倍多,拥有了 4 个主力兵团,实力扩充为 40 万人左右,取得了西北战场的压倒性优势和决定权。随后摧枯拉朽,横扫关中,将胡宗南部驱逐到了秦岭一线防御。

陕西的军事地形,主要分成三部分,陕北,关中,陕南。谁占据了关中,就说明谁占据战略优势。夺取关中,意味着西北我军终于实力占优,开始吊打各方了。

然后兵锋西向,攻占银川,兰州,西宁,解决马家军。

随后,十八兵团交给了贺龙带领入川加入西南战场,第一兵团王震所部进军新疆,新疆守军起义,编为第 22 兵团。


解放战争中,各个战略区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包括建军,歼敌等等。而养兵需要钱粮,这些都要从民间征集而来。

西北根据地穷,也就造成西北野战军的后勤补给条件是各大野战军中最差的。当时最富的野战军就是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东北资源多,能和朝鲜韩国搞贸易,华东地方靠近苏南江浙,相对富庶。

其次是华北区,晋察冀靠近北平,晋冀鲁豫靠近石家庄,太原,而且煤铁资源丰富,冠绝各根据地。所以晋冀鲁豫的军工水平是最好的。当时晋冀鲁豫的炮弹手榴弹质量最优,要同时供给三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但是西北野战军分得的份额是最少的。

要独立承担一个战略方向的任务,但是资源又不够,所以只能是慢慢来,慢慢扩充部队规模。而且西北还享受了一个特殊待遇,华北徐向前部解放了运城,临汾之后,上级把运城,临汾所在的晋南地区,暂时划给西北领导。这样西北就可以使用富庶的晋南区域的人力物力,来壮大自己。直到 1950 年晋南才真正划回给山西,回归华北大区。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本文文字由 诗云历史 原创,写于寄寄斋。

喜欢 (0)